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生活 » 星座命理 » 擊退「冷氣病」 夏日必學5招

擊退「冷氣病」 夏日必學5招

氣象專家吳德榮於洩天機教室指出,台北的每日最高溫變化幅度相當小,都在35.9度至34.6度之間,比起歷年可說是相當少見。台灣的夏天因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如果夏天不熱,那就代表可能受到很多「颱風」侵襲!

 

儘管今年看起來還沒有飆上37、38度高溫,但不少民眾已經整天待在冷氣房內。然而,長時間吹冷氣卻不利健康,特別是老年人、過敏體質、血液循環不良,還有體質虛寒的人容易為「冷氣病」所苦。

 

5招擊退冷氣病

 

不論哪種體質,進出或久待冷氣房內都要懂得保養,增強體內調控機制,否則身體免疫力將隨著室內溫度,愈降愈低。

 

1.分段穿梭室內外,減緩頭痛

 

帶著一身酷熱進冷氣房,腦血管快速收縮,極易引起頭痛,更嚴重的「甚至引發心臟病或腦中風,」台北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一般健檢科主任林雨亭指出。

他建議進入冷氣房可採分段式:踏入冷氣房先待3~5分鐘,旋即走出室外陰涼處再待幾分鐘,之後再步入室內,反覆2~3次,等身體較能適應室內低溫,就可留在冷氣房工作。待在室外時,不妨扭扭腰、伸展身體。

 

這種分段進出冷氣房的方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壓、糖尿病,最好避免猛然進出冷氣房。

 

2.控制溫差和濕度

 

從醫學觀點,室內外溫差最好維持在3~5度,「室內濕度控制在60左右,溫度在攝氏2526度間,最適合人體,」同時受中西醫學訓練的程惠政提醒。

 

當室內濕氣過重,易誘發過敏性症狀,這時最好能以除濕機輔助。因為冷氣除非維持在一定的溫度且持續運轉中,才具除濕效果。當關掉冷氣,溫度一上升,濕度也跟著提高(相對濕度)。

 

「所以冷氣機不能取代除濕機,」程惠政發現有些過敏體質的人下班回到家也猛開冷氣,以為可以保持室內濕度。其實,只有除濕機在任何溫度下才可保持一定的濕度(絕對濕度)。

 

3.多喝溫水

 

經常在冷氣房工作,容易流失水分,造成鼻腔和黏膜過乾,甚而引發支氣管炎,需要多補充水分,但究竟喝冷水或熱水才適當?答案是,喝常溫水(如礦泉水)或溫水(攝氏3540度)。

 

太熱的水恐傷食道,曾經胃出血的人更要避免。冷水過於冰涼,會刺激腸胃內壁,血管收縮,使得腸胃血流量降低,減少消化酵素的分泌,影響消化能力,相對地,營養吸收力也轉慢。久而久之,容易引發腸胃疾病。

 

4.保濕工作不可少

 

長期受冷氣襲擊,肌膚容易乾皺,影響光澤和彈性。嚴重的話,皮膚還會發癢、起疹子。

除了多補充水分,身體也要經常保濕。夏天容易出油出汗,建議使用清爽型乳液,避免乳霜或油性乳液,以免阻塞毛孔或排不出汗來。

 

人們經常誤以為保濕就是皮膚很乾了,趕緊抹乳液即可,其實這只能維持不那麼乾燥,保濕效果有限。

平時,真正的保濕應該在浴室,趁身體含水量高時塗上一層乳液,讓水分留在皮膚底下。「抓住水分,才是保濕的關鍵,」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陳衍良強調。

 

5.給眼睛一點溫暖

 

眼睛乾澀是另一常見冷氣病,特別好發於戴隱形眼鏡或有慢性結膜炎的人。結膜是一層透明的薄黏膜,覆蓋在眼瞼內面和眼球表面。當缺乏維生素A、喝酒、抽菸、大氣污染和空氣調節出問題,都會出現結膜乾燥症狀。

 

在冷氣房內除了適度點人工淚液外,不妨拿條溫毛巾敷眼,給眼睛一點溫暖,有助於減緩症狀,並且消除疲勞。

 

中醫師建議,補充維生素A,多吃柑桔類水果,如檸檬、葡萄、綠色蔬菜、魚、雞蛋等,能改善眼睛乾燥。

 

(原文)

 

【延伸閱讀】

 

千萬別輕忽!「中暑」會奪命
中醫師聯手推薦5大解暑涼飲

體內除濕有方法/圖解中暑與「暑中挾濕」的分別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