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生活 » 星座命理 » 愛生氣的人快來看,幾個不生氣的方法學起來!

愛生氣的人快來看,幾個不生氣的方法學起來!

圖/Shutterstock 文/神戶美德, 小早川優子 

 

 

 

不生氣的方法

我決定「今天一整天都不生氣」

 

人在生氣時,血液會直衝腦門,這是因為憤怒的情緒會活化腦部運作。當所有的能量都被用在腦部活動時,身體其他部位的動力就會不足,甚至引發胃悶想吐、消化不良等。換言之,憤怒不僅帶來工作上的損失,還會縮短我們的壽命。

 

話說回來,各位知道嗎?面對眼前發生的事,要生氣還是不生氣,其實可由我們自己選擇。有些人生氣時會說「是那傢伙惹我生氣的」,但其實生氣與否是當事人自己的決定,不能歸咎於對方,換句話說,「生氣」是你自己的選擇。

 

例如,當部屬沒能完成今天之內必須做完的工作時,有的主管恐怕會暴跳如雷地怒斥:「搞什麼鬼啊?你為什麼還沒做好?」

 

但有的主管則會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教導方式有問題,並開始研究新的指導方式。也有的主管可能會稱讚:「唉呀,都完成一半了,你比以前進步囉。」也可能有人會擔心地問:「你怎麼了?怎麼進度這麼慢?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坦白說,沒有趕上截止日期,只不過是一個意料之外的事件罷了。但主管的哪一種反應,比較能引導部屬成長呢?

 

大家不妨趁這個時候下定決心,不論你面對的是後輩、部屬、同事或主管,自己都「不要生氣」。請在感到煩躁時,先做一次深呼吸,再告訴自己:「我已經決定不生氣了!」這樣的決心必定會帶來實際行動。

 

短短暫停一分鐘,或到其他場所看看不同的景色,都能幫助我們重整情緒。然後,你一定會發現:「沒必要為這種事縮短壽命吧?我剛剛是在氣什麼呢?」同時慶幸自己沒有大發雷霆。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在著作中,將領導者的基本條件定義為「擁有追隨者(因對你產生信任而追隨而來的人)」。一個總是不悅的人不會讓人產生信任感,自然不會有人想追隨,就算你因為年資而升遷,同樣無法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各位不妨試著決定「今天一整天都不生氣」。儘管最初可能不太習慣,但光是理解「生氣與否其實操之在己」,就已能大大改變我們的行為了。當你能跨越過去那些令你發怒的障礙之後,一定會察覺到不生氣的種種好處,像是「不必把煩躁帶給周遭的人」、「察覺到憤怒背後真正的情緒」、「這件事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等。

 

為了個人的生命與尊嚴以外的事發怒、害得壽命縮短,多麼不值得呀!各位不妨也下定決心,試著「今天一整天都不生氣」吧!

 

部屬工作沒做完時……

NG →「你在搞什麼?為什麼還沒做好?」

OK →「怎麼了嗎?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不生氣的方法

用憤怒以外的情感表達感受

 

請試著想像下列情境:

 

女兒深夜未歸,父親焦躁地反覆確認時鐘和玄關的動靜。當女兒終於到家時,父親第一句話就是咆哮:「妳這個不肖女!到底在外面幹什麼?搞到這麼晚?」

 

母親立刻走出來安撫:「孩子的爸,別這樣!」然後試著說服女兒:「爸爸他很擔心妳喔……妳就道個歉吧。」女兒卻強烈反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上述情節,是漫畫和電視劇經常出現的橋段。大家想想看,在這種情況下,父親是真心在對女兒咆哮嗎?正如母親所言,父親不是真心想罵女兒,而是害怕自己心愛的女兒該不會發生意外,還是被壞男生騙了,而擔心得不得了。結果擔心變成焦躁,最後以憤怒的形式表現出來。

 

憤怒的背後,往往藏著另一種真正的情感。通常是來自焦慮、疼痛、痛苦、哀傷、寂寞、絕望……等負面情緒;至於安心、愉快、歡笑……等正面情感,只會以正面的形式表現出來。

 

若是描述家庭情境的鄉土劇,出現了本節開頭的場景可能也沒什麼,但要是在現實生活中這麼做,這位父親大概馬上就會被女兒討厭吧?

 

要和女兒保持良好的關係,做父親的其實只需要好好說明:「妳這麼晚才回家,爸爸真的很擔心。發生什麼事了嗎?」、「下次如果會比較晚才回家,要先跟我們說一聲。」

 

咆哮之前,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後試著找出憤怒背後的真正情感。

 

其他像是由悲慟轉為焦躁,並將這樣的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的例子,也經常可見;被信任的人背叛而感到失望的人,也常會怒氣沖沖地說:「我要告你!」

 

我有個朋友的兒子正在上幼稚園,據說那間幼稚園的教育方式是,即使面對小小孩,也一律會用明確的句子好好說明自身的情緒。

 

有一天,我的朋友去接孩子時,看到五歲的兒子正在和朋友爭論。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因為你搶走我的玩具,我很難過,所以我才打了你!」

「△△,我有跟你說那個玩具你玩完之後要換我玩,但你都沒有拿給我,所以我才用搶的。」

「我知道了,我會遵守約定讓給你玩,這樣就好了,對不對?」

 

他們解釋得條理分明,最後互相說了一聲「對不起」就解決了問題,之後也互相分享玩具。腦中詞彙尚嫌不足的孩子們,經常會為了搶奪玩具或繪本而打架、咬人。但如果從小就訓練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連五歲的孩子都能學會,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自如,這點令我感到既驚訝又佩服。

 

與其隨著一時升起的情緒而暴跳如雷,不如冷靜地陳述事實與自己當下的感受,這樣做更能讓部屬由衷地反省:「啊……我真的做錯事了,下次一定要改進。」

各位也試著時時提醒自己吧,連五歲的孩子都能做到,大家一定也辦得到!

 

部屬沒有遵守截止日期時……

NG →「你在搞什麼鬼!亂七八糟!」

OK →「這樣會對顧客造成困擾喔,你遇到什麼困難嗎?我們討論看看。」

 

如何回應正在生氣的人?

關鍵在於不隨對方的憤怒起舞

 

即使你已經決定不生氣,也努力控制情緒,但這不代表別人也都會這麼做。我們無法要求易怒的人不要生氣,也阻止不了對方蠻不講理地對你破口大罵。一旦碰上這種狀況,千萬不要也跟著怒言相向、以憤怒的情緒回應。既然你已經決定「我不生氣」,就一定能辦到。

 

我曾經罹患闌尾炎,因為發現得晚,為了安全起見而進行開腹手術,結果裡頭已經嚴重化膿了。一般來說,闌尾炎的手術只要二~三天就能出院,但我因化膿而不得不住院兩週。住院期間,我手術後的傷口留了一小段開口,並插入管子,不停將淤積在體內的膿液吸出。同病房裡有個病人,就是因為過去沒將膿液吸除乾淨、出院後惡化,而再度住院,所以我切身了解到「想把病醫好,就必須確實將裡頭的膿液吸除」。

 

那些愛生氣的人之所以動不動就發怒,大概與此類似。若不以憤怒的形式,將體內的負面情緒(膿液)排除乾淨,他們就無法痊癒。了解這件事之後,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不要走入對方的擂臺內

 

用憤怒回應憤怒,對大家都沒好處,只會變成互相咆哮,而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甚至還會衍生出更多嫌隙。

 

當有人將怒氣出在你身上時,先讓自己保持冷靜,不要隨對方的憤怒起舞。千萬不要反駁:「不,那不是我的錯」,或自以為是地提出建議:「要解決讓你生氣的那件事,我想只要○○○○就可以了。」

 

這樣做只會使對方破口大罵:「閉嘴!」或「你少指使我!」別忘了,對方只是想將體內的憤怒排出來而已。這時你的上上之策就是:當一個傾聽者;或是先道歉認錯,讓對方的情緒冷靜下來。否則他原本十分鐘能發洩完的怒氣,很有可能會拖延到兩小時以上。

 

明明就是對方小題大做,為何自己還得先道歉?沒辦法,人生在世,就是會遇到「儘管自己只有一成的錯,卻還是得低頭道歉」的時候。但如果這樣能讓對方冷靜下來的話,那就這麼做吧。大家只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局外人,讓自己站在對方的擂臺之外就好了。

 

只接收言語,不接收情緒

不要隨著對方的憤怒而進入他的擂台,若是嫌麻煩,無視對方更是上上之策。但無視的話,對方很可能會覺得:「混帳!竟敢不把我當一回事!」所以你要學會只接收對方的言語,卻不接收情緒。例如,當對方說: 「那傢伙真的很可惡!竟敢瞧不起我。」你就要說:「他真是可惡,竟然讓你覺得他很瞧不起你。」

 

你只要像鸚鵡一樣複述對方的話即可。你甚至可以回答:「既然這件事對你來說這麼重要,乾脆我幫你筆記起來好了」。不可思議的是,這麼一來,對方就會立刻感到「怎麼能讓人把這種話記錄下來」,而突然恢復理性。

 

當別人說出「那傢伙的態度真可惡!」時……

NG →「想要解決這件事,就要……」(不需要給建議,他才不想聽。)

OK →「○○真的讓你覺得很可惡呢。」

 

 

本文出自《這樣下指令,工作急.展.開!》遠流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