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生活 » 星座命理 » 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強化自我魅力,讓人更想幫你

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強化自我魅力,讓人更想幫你

文/艾兒莎(Elsa) 圖/Shutterstock

 

 

 

前一章講到「平臺」,首先可以想想,為什麼平臺的概念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透過平臺發展生活和人生的。像學校與教育體系,就是一個對接知識與聚集同儕的平臺;而特定主題或以興趣為主導的社群、勞資市場、虛擬網路等,也都是具有平臺概念的聚集形式。該如何像Edison一樣具有組織並壯大平臺的能力,很多時候,就要靠個人造化了。

 

這個造化是努力嗎?不全是。

靠運氣或資金嗎?也不全是。

 

回想以前念書時,班上那些能帶領風向的風雲人物,或是一些總可以找到其他班上同學一起做些什麼事的班花班草,永遠都有種很吸引人的特質,會令人想跟隨他們,聽從他們的建議或指令。雖然在那些時候,我們多數人都不懂那是什麼,但這些人的特質與性格,都有個強烈的共同點:領袖特質。擁有這樣特質的人,往往能在無形中左右他人的思維與行為,並且被認定是個有魅力的人。

 

我在大學畢業後,持續摸索並試圖瞭解自己,甚至到處學習、省思,期望自己能變成一個很有魅力的人。因此我也相信,多數的人心底是非常渴望自己擁有魅力的,因為擁有魅力絕對能更快、更輕易、更方便的達到目的。聽起來很玄,好像也很不正派,對嗎?

 

三年前,我曾到臺灣南部一所高中演講,講到自信與成就時,我剛好也討論到「如何變成有魅力的人」。演講結束後,有一個不是我的粉絲、當天才認識我的高三女同學傳訊息來,跟我說這樣的分享是一種負面教材,令她感到不舒適。這樣大肆在臺上宣導並教大家如何魅惑他人、如何成為「妖豔」的女人,還建議大家把這當成手段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她認為這是舞弊與抄捷徑的方式,建議我應該提倡以正直又道德的方式追求成功才是對的。

 

頓時,我豁然開朗,原來臺灣的儒家思想教育、文化還是偏向保守。對正在探索並養成性格的年輕人來說,可以當一個有魅力的人,但也好像只能以「善良、正直、謙虛」的方式演繹,必須從中選出一些圭臬來遵循,否則會讓人有負面觀感。因此,任何瘋狂、誘惑人心、自信誇耀的言行舉止都不是適當的。

 

當然,我並不鼓勵大家過分自信、過分誇耀自我,或是運用一些自身的魅力去左右他人意志,甚至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只是我相信,除了一些保守與天性害羞的人以外,也有很多熱情奔放、喜歡追求眾人目光、享受站上舞臺的人。這些人,因為處在臺灣這樣保守的社會風氣下,多數都不曉得他們是被允許且被鼓勵放大這些特性,讓這樣的特性充滿在個人性格中,進而變成一種獨特的自我魅力。而這樣的魅力,正能讓身邊的朋友想要幫助你,讓主管更賞識你,讓同事更願意跟你合作。

 

正因為整體而言,臺灣的年輕人比較沒自信、比較保守,甚至深信這樣算是一種詮釋「謙虛」的美德,所以我才認為必須鼓舞大家展現真實的自我,勇敢忠於自己。我想,連舉例都不需要了,想想看每次聽演講或課堂上教授及老師問問題時,臺下那種空氣被寧靜所凝結的尷尬,不就是一種縮影?

 

在新加坡,常遇到那種已經在公司努力工作很久的臺灣年輕人,不敢親自跟老闆開口談加薪。我曾經聽一個新加坡老闆分享過他的「壓榨」經歷。

 

他和他的中國合夥人在新加坡開辦了一間補習學校,裡面有五名臺灣員工,其他多數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及中國的員工。他說,他曾請全公司的員工在隔月考核時,自己私下找他談加薪,請員工自行評估並開價。結果,全部十八位員工裡,臺灣人要求的加薪比例最少,甚至還有一個才來一年的臺灣人自己跟老闆說,因為英文能力實在很差,認為自己不需要加薪,所以老闆當然也就沒有加他薪水了。雖然對這一個例子來說,只是臺幣幾千元的損失,但我認為,臺灣普遍弱化自我的思維,會造成很多後續追求個人目標與夢想、爭取各種機會的失敗。

 

放膽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

 

在鼓勵大家練就一身具有魅力的性格時,並不是鼓勵一個害羞的人練習變得能言善道,而是在理解自己具有哪些性格後,反覆且相對「誇大化」的將這個性格端出來,呈現在別人面前。為什麼要這樣做?原因有三:

 

1想靠魅力去達到目的的人,通常都是要面對生活中「弱連結」的人群。

2直接吸引到願意接受並喜愛這類性格的人,篩選掉不喜歡這類性格的人。

3練習坦然舒適面對真實的自己。

 

「弱連結」是指比較少機會和我們溝通、互動,且比較不瞭解我們的人。對他們來說,任何一點點面對我們的感受都會被放大,必須給他們機會,在每次與我們有互動或交流時,感受到我們的特性。

 

「強連結」的人群,則不須靠魅力達到目的,因為這些人會與我們有其他的情感與牽連。例如你現在需要跟一位不熟的朋友募款一千元,這種不太難也不是這麼簡單的任務,對強連結的人(父母、男女朋友、閨蜜、兄弟)來說,會因為愛你與重視你的程度,而選擇直接提供幫助;反之,對於弱連結的人,則要看你的個人魅力是否對他們有吸引力而決定。

 

所以,我提及的「魅力」,並非巫術或暗黑手段,反而是讓人擁有更認識你且直接把你對號入座到正面特質的機會。那是一種他人所看見的強烈感受。

 

我是一個膽子很大、有時候有點瘋狂、又有自信的人,因此,在網路上、社交場合認識新的人時,我總會更用力且重複不斷的在言行舉止中表現出這些特性。雖然我從不會在網路上或面對人時說:「嗨,你好,我是艾兒莎,是個很有自信又勇敢的人。」但我會在發表想法與交談時,聲量很大、舉止大方且有點男性化,講話直接且眼神堅定的看著對方與整個環境。因此,我很容易遇到兩種人,像是喜歡我的人就會無私的一直支持並跟隨我,在找創業夥伴與資金時,就更容易被喜歡這樣性格的人感受到,直接提供幫助給我。

 

也有些人並不是非常喜歡這樣的我,但因為他們聰明且相對害羞,會需要這樣性格的人,因此也會接近我,試圖觀望會有怎樣的合作可能與火花。如果以網路上的區分,可以想像,就像是鐵粉和普通網友的差別;如果以我生活中的朋友來區分,就像是閨蜜與普通朋友的差別。

 

相反的,要是我只是偶爾有點自信、偶爾講話聲忽大忽小,並且在談及自己的想法時顧左右而言他,別人只會感受到一些不明確的特性,認為我可能是個擁有自信的人,可能擁有獨立的性格,但無法強烈感受到被什麼東西吸引。這也代表,我沒有成功的把自己的特性練就成吸引人的魅力。

 

這些或許跟行銷很像。例如明明一雙球鞋有一百個優勢,如果該公司只是把一百個產品優點條列寫出來,你會得到很多關於這雙球鞋的正面資訊,卻感受不到它帶給你任何的感動或吸引力。講白了,你對這雙球鞋的無感,就來自於它對你沒有魅力點。

 

而如果用另一個方式,把它的某幾個特點提出來,反覆傳頌,你對這雙球鞋可能會有兩種反應:完全不理,因為那個宣傳點並沒有觸動你;或者,你有可能被主打的特點吸引,因此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得到並支持它。後者,就是做品牌。其實,將魅力以生活中的各種品牌來比喻,或許比較容易感受到我所言的重要性。

 

明明你是一個這麼可愛善良又美好的人,為什麼另一個沒有比你好的人,卻能夠更受歡迎、更容易獲得升遷?很多中價位品牌,或是不知名的手工包包,明明質感或各方面都比頂級名牌包包好,為什麼無法以這麼高的價格出售,並且受到歡迎?答案是一樣的。

 

 

本文出自《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方智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