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娛樂 » 星聞直擊 » 林心如 / 歸零後再起飛

林心如 / 歸零後再起飛

以「還珠格格」的紫薇一角走紅的林心如,在踏入演藝圈第九年後,決定放自己一個長假,前往紐約遊學。在異鄉生活那三個月,她努力學習英文,並學著一個人生活,充電之後,她重新在演藝工作中衝刺,更上層樓,成為炙手可熱的演員和製作人。

 

2004年,11月,冬日的紐約。

 

貝果(Bagel)專賣店,一個忙碌的早晨。

 

店裡人進人出,店員忙著招呼、出餐,臉上偶爾閃過一絲不耐煩的神情。

 

角落,靜靜地站著一名東方女孩,脂粉未施,抬頭看著牆壁上的菜單,菜色種類繁多,光是貝果就十幾種,起司也有十幾種,加上各式各樣的搭配,看得人眼花繚亂。

 

大部分的單字,女孩都看不太懂,又不好意思拿電子字典出來查,就讓別的客人先點餐,自己站在旁邊,研究個半天,終於鼓起勇氣,走到櫃台,點了一個她比較有信心的「Tuna Sandwich」。

 

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小事,卻花了將近十五分鐘,這可是她生平第一次,獨自用英文點餐呢。

 

這位東方女孩,就是1998年在「還珠格格」中,以「紫薇」一角走紅的林心如。

 

**星探挖掘,走上演藝路

 

十六年後,到了2014年,台灣最夯、討論度最高的戲劇節目,非「十六個夏天」莫屬。

 

這齣「概念劇」不走偶像劇「高富帥愛上平凡女」的橋段,寫實而細膩地描述一段橫跨十六年的戀情。林心如飾演劇中女主角「唐家妮」,從青春無敵的二十二歲,演到哀愁中年的三十八歲,展露了洗練的演技。

 

林心如也是「十六個夏天」的製作人。近年來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她,成立了個人工作室,靠著自製、自演的「傾世皇妃」打響名聲,成為金牌製作人。此時,她選擇回台灣製作「十六個夏天」,以打造劇劇精品的心情,希望能再次證明台灣做為「戲劇王國」的實力。

 

從女演員晉身為兩岸炙手可熱的製作人,林心如被譽為演藝圈的玉女傳奇。來自小康家庭的她,因為星探發掘,成為廣告模特兒。二十歲那年,林心如簽約瓊瑤的公司,正式踏上了演藝之路。1998年,靠著「還珠格格」,成為當紅的偶像明星,從拍電視劇、拍電影,到出唱片,各種工作邀約應接不暇。

 

**追夢,從台灣到紐約

 

2004年,是林心如正式進入演藝圈的第九年,她突然想要休息一下,到紐約遊學。

 

她不否認,當時的自己,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開始拍戲後,每天就是不停地工作,從這座城市,拍到下一座城市;從這個夏天,拍到另一個冬天,也曾經有過兩個星期,每天都在坐飛機,早上張開眼,都得先想想:我今天在哪裡?」

 

長期的工作,讓林心如有種被淘空的感覺,她想要緩一緩腳步,讓自己歸零,再多吸收一點新的東西,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另外,林心如也坦言:「我的英文真的得再加把勁了,每次用英文交談,總覺得辭窮。」加強英文,也是她想要出國遊學的動機之一。

 

林心如透露,之前她和蘇有朋合作《魔術奇緣》時,就常常在一起聊天,彼此的共識就是,工作多年後,是該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樣的世界。當時美國影集《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正在熱播,每當她和蘇有朋工作太累了,就會想像自己在紐約的中央公園跑步,疲憊感頓時一掃而空。

 

因此,林心如的遊學地點,就是選擇紐約,「它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又是流行藝術的重鎮,還有百老匯,那是我一直想要去看、去學習的地方!」

 

她跟經紀公司請假三個月,展開了紐約遊學之旅。

 

不過,決定出國後,恰巧有另一部戲想找林心如演出,而且是她非常喜歡的合作對象,但她還是不改出國的決心,只能忍痛推掉那部戲,「畢竟,出國唸書,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重返校園,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

 

林心如在紐約的學習,包括了英文和表演。

 

她就讀的是語言學校Embassy CES,除了上午的文法課、下午的會話課,每個星期還有兩堂一對一的私人課程。另外,考慮到自己的工作,她還特別到紐約電影學院(New York Film Academy)學表演。

 

文法課的Karen老師,同時也負責林心如的一對一課程,外型圓圓胖胖,十分風趣。林心如還記得,Karen老師為了讓學生瞭解正確的發音,經常伸出舌頭示範,模樣相當可愛。

 

至於班上同學的組合,則宛如小型聯合國,分別來自台灣、日本、韓國、德國、義大利、法國、以色列,各有各的口音,偏偏Karen又特別喜歡安排分組討論,各種腔調的英文經常讓她聽得一頭霧水。

 

重返校園生活,林心如非常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像文法課的內容,學生時代都學過,但是記憶已經非常模糊,加上老師是用英文教英文文法,上起課來更是吃力,所以她回家後一定複習,不懂就查字典,漸漸感受到自己在英文上的進步。

 

「那段日子,我是真的想把英文學好,所以週一到週五晚上,都在家好好用功,只有週末才會出去逛逛,」林心如回憶。

 

**有進步,但還不夠

 

林心如在紐約待的第二個月,英文程度比較有進步了,才有勇氣去上表演課。她透露,本來跟一家劇團式的學校談過,但是發現英文程度無法應付教學的要求,後來輾轉找到紐約藝術學院,原本是上團體課和一對一的課程,但是團體課上起來有點吃力,後來就專心上一對一的課程。

 

「一開始覺得很沮喪,因為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也不知道如何表達,不過,經過一、兩堂課後,我就愈來愈有興趣,因為老師不只是說,也讓我真正去表演,然後再糾正我沒有意識到的缺點,」林心如說。

 

比方說,第一堂課,兩個小時,都在學習用丹田發音,反覆練習。剛開始,林心如還覺得有點煩,後來發現,這樣的練習,其實還滿實用的。以前她演到跟人吵架的戲,很容易頭昏,覺得整個氣都跑到腦子去了,很可能就是發音位置的問題。

 

後來的表演課,一開始暖身,還是練習發音,雖然有點無聊,她卻並不討厭,反倒覺得挺受用的。經歷過這一遭,找出問題可能的源頭,演起戲來也能更加專注、傳神。

 

**獨居紐約,學習一個人生活

 

課堂上的學習,讓林心如重新充電,不過更多的收穫,則是來自課堂外的生活。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這趟遊學之旅最棒的部分,「我想就是,living alone(一個人生活),」她說。

 

林心如不諱言,投入演藝工作的後遺症,就是變成「生活白癡」,在公司有助理打點一切,在家則有媽媽照顧,「有些事,不是不會做,而是懶得去做,久而久之,就會忘記怎麼做了。」

 

但是,到紐約之後,沒有助理,也沒有媽媽,一切都得靠自己。像她第一次用宿舍裡的微波爐,因為之前沒用過,加上操作說明是英文,她整整研究了半個鐘頭,怎麼都調不出要微波的時間,後來雖然誤打誤撞被她弄對一次,但是她就再也沒用過了。

 

洗衣服也是考驗。自己從來沒洗過衣服的林心如,本來想交給洗衣店包辦,發現洗衣費貴得驚人,只好自己動手,結果到了洗衣間,又被英文按鍵難倒,只好請別人實際示範一遍,才總算大功告成。

 

另外,像是換燈泡、洗碗、倒垃圾、擦地、煮飯,都是「living alone」要面對的瑣事,三個月下來,林心如覺得,英文的進步還在其次,生活上倒是成長不少。

 

隻身生活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人生地不熟,寂寞難免如影隨形,林心如經常思念家人、朋友、工作夥伴,也因為多出了很多獨處的時間,她也有機會省思、沉澱,找回最原始的自己。

 

當然,不論是走訪知名的現代藝術美術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在哈林區聆聽穿透靈魂的爵士樂,到百老匯觀看「Blueman」,人文薈萃的紐約,也帶給了林心如許多豐富的體驗,而她二十九歲的生日,也在語言學校老師和同學準備的蛋糕和香檳中度過。

 

**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

 

十年後,重新再溫習紐約遊學那三個月,林心如說:「那是我人生中,很開心、很自在的一段時光。」

 

她透露,當初從提出遊學到成行,不到三週的時間,從找學校到辦學生簽證,都是靠「美加」一手包辦各項手續,總經理叢蓓明甚至親自陪她到紐約,兩個人一路彼此照顧,培養出好交情,一直持續到現在。「到了紐約之後,發現原本找到的住處,離語言學校太遠,她又幫我另外找了比較便利的住處,甚至在風雨中,陪著我搬家,」林心如回憶,點點滴滴,至今猶記心頭。

 

結束紐約之旅,她就像蓄飽電力的電池,再度投入演藝事業,陸續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在演戲之外,她也代言,參加時尚活動或珠寶展,在一些國際場合中,都需要說英文,當年的短期進修,多少還是發揮了效果。

 

歸零後,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是林心如紐約之旅的最大收穫。如今,身兼演員、製作人兩種身份的她,想要再放自己三個月的長假,似乎是個奢望。不過,不喜歡人生一成不變的她,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或許又會出現在異鄉的某個角落,繼續探索真正的自己。

 

本文出自《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美加與台灣的留學故事》天下文化出版

 

 

【想看更多到博客來】

 

衍伸閱讀:

林心如:感謝那些美好與傷害 都將讓我變得更加堅強

林心如自己一個人也堅持要香香的

「姊妹淘專訪」林心如:人生很多事情比愛情重要

林心如青春凍齡的秘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