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娛樂 » 星聞直擊 » 離開舒適圈,我們都是孩子

離開舒適圈,我們都是孩子

最近有兩個朋友的改變,讓我很替他們高興,也替自己高興。

 

因為心裡老是放著的那團謎霧,總算有人給了明確的答案,那團霧是「舒適圈」。

 

首先,是我節目的前製作人。

 

她放下熟悉的一切,獨自跑到歐洲去打拼,好一陣子沒什麼消息,最近接連幾則臉書的動態,都是不得了的前進。她找到很棒的新工作,並且成績不俗。

 

另外一個,是我的老朋友李沛旭。

 

我們從演果陀劇場的《淡水小鎮》認識到現在好些年了,這當中還有過幾次其他的合作,算是很有緣分的朋友。去年,再度演出的時候,明顯發現他變了。他開始用不同以往的方法演出,也會提出很多的問題來質疑他不喜歡的內容。

 

 

這樣的改變很討人厭,果不其然,報上刊出他變難搞的新聞。但他現在的模樣,的確是比以往聽話又不難搞的他,大大亮眼。

 

他倆都選擇了離開舒適圈。

 

一個是離開在生活上、工作上的舒適圈,到語言與文化都不同的地方去闖。另外一個是離開心理上的舒適圈,不再做一個別人認為應該要怎麼樣的人,而是去做最像自己的人。

 

離開舒適圈,是每一個人心裡都會有的那團霧。時不時的會想要看清楚,到底那霧裡放著的是什麼。

 

「真的可以嗎?」我也是常常問自己。

 

「如果那團霧裡面,根本什麼都沒有呢?」我害怕會比現在還要糟。

 

在2015的台北電影節中,入圍了最佳劇情長片的《小孩》,則是在講被生活推離舒適圈的兩個高中生。

 

這一對情侶,在念高中的時候相戀,懷孕,生下了他們的小孩。這一切的改變,就在他們都還在唸高中的時候發生了。他們很快的結束了當小孩的心態與生活,面對根本還沒計畫好的人生。

 

你比較喜歡哪一種選項呢?

 

是像我的那兩個好朋友,準備好了,深吸一口氣,離開熟悉的自己,熟悉的環境,踏出舒適圈?

 

還是像《小孩》那樣,被生活推離舒適圈呢?

 

或其實你覺得,一輩子待在舒適圈也沒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我已經有答案了。

 

當然,我的朋友中,還有許多比這兩個例子更有成就的範例可以給大家參考,但我想選些還不知道結果的來聊聊。

 

因為或許在他們改變之後,也不見得能多有成就,但是,至少是踏出這第一步了。

 

我很替他們高興,因為我知道不管結果是如何,他們不會遺憾自己當初為何不敢把心中那團霧撥開。

 

我也很替自己高興,因為我認識了這些能夠給我勇氣的朋友,然後讓我也能有把勇氣傳出去的機會。

 

雖然離開舒適圈後的我們,就像個孩子,會對很多不熟悉的事物感到無措、茫然,但就因為是個孩子,所以我們還能成長。

 

這就是生命中最讓人興奮的事情了,不是嗎?

★電影簡評:

 

《小孩》The Kids/台灣/上映:2015台北電影節:7/16 (四)11:00 華山1,2 廳

 

對於總是把小品類的劇情片當首選的我來說,本片的議題,已經太過熟悉到很難再有什麼激動,除非有很特別的因素出現。

 

譬如,本片中,飾演「佳家」的女演員溫貞菱的表現。

 

劇中的時間過程並不長,很快就陷入熱戀的兩人,也很快地就有了小孩,前後頂多兩年不到。

 

所以演員是無法依賴外型上什麼太大的改變,來強化自己內心上的改變的。

 

而溫貞菱的表演完全做到了角色該有時間差,她說服了我「她」真的是經歷過了劇情中所描寫的那一切。這點,從跳躍式的剪接裡看得更是明顯。

 

再來,她對「佳家」做選擇的猶豫、對愛情和家庭的矛盾,還有對未來的疑惑、恐懼,偶爾會因為逃避在別的事物上,而顯現的短暫而微小的快樂,這些很容易偏向「慌忙」的表演,她都非常鎮定的處理。

 

在<<小孩>>這種規格的戲劇裡,很少出現演技如此沈穩的飾演少女的演員。至少,在台灣真的很難得,絕對是值得進電影院欣賞的表演。我給本片三棵菜。

 

★評分標準:

 

五棵菜~營養又好吃

 

四棵菜~營養,但不見得好吃

 

三棵菜~能填飽肚子,但不見得營養

 

二棵菜~既填不飽肚子,營養又不夠

 

一棵菜:不是我的菜,但或許會是你的菜

 

 

★蔡燦得電影節目@飛碟電台Fm92.1/每週六 中午12:00/飛碟得電影世界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