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娛樂 » 星聞直擊 » 不哭的自由

不哭的自由

上周看了「聶隱娘」。作為一稱職觀眾,先讀紀錄拍攝過程的「行雲記」,又讀電影背景資料,才敢進入電影院;老婆什麼都沒讀,她說,浪漫一點,我帶咖啡、你帶酒,都藏在保溫杯裡!

 

每個導演都想拍武俠,侯導的俠客跟他本人一樣質樸,不飛天遁地,老老實實走路去殺人,老實喀擦人家的喉管,不會像「侏儸紀世界」的恐龍這般飛撲過來吞人。整部電影不說故事,像翻看唐代的古書、古畫冊,一頁一頁翻過,很美的電影詩篇。

 

老婆看完說,進電影院就是希望電影來服務她,不是她服務電影!當場真想罵她「村婦!」來討好侯導….。

 

「聶隱娘」的「一個人,沒有同類」,讓我聯想起洪秀柱,她就是這樣的處境,黨內同志不支持,黨外攻擊沒停過,一人獨行。其實在自媒體時代,不光是她,任何人都可能因為小事而成為孤獨隱娘,成為網路攻擊目標,引來漫天飛舞的惡言。

 

中共閱兵那天范范照例在臉書上貼出孩子照片,大陸網友瘋狂攻擊,「怎麼可以不看閱兵!」范范在壓力下道歉,結果輪到台灣網友瘋狂攻擊,「怎麼可以道歉!」

 

想起莫言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時的一段話,「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這話說來容易,要包容別人的不同,很難。

就像最近有篇文章「因為我們沒有共同的歷史記憶」,作者是廖信忠,他告訴大家為何在台灣許多人互相想法不同,因為兩岸在二戰前五十年完全沒有共同的歷史經驗。他看到鄰居老先生的舊傷,以為是日軍炸的,後來讀歷史才知台灣在大戰中的炸彈都是美軍扔的!這些不同的歷史沒有對錯,重點是我們能不能包容旁人不同的記憶。

 

朋友問,若記憶差異會導致意見分歧,美國應該更撕裂,因為每個新移民的歷史都不同;我說,可能是美國的資源多、地方大,不必搶同一塊餅吃,轉個彎就能共求生存。

 

說著說著想起了另一部電影「遺落境地」,一支球隊因空難漂到荒島上,本來還同心協力,但小島資源有限、大家都怕餓死,後來逐漸為了一塊麵包一瓶水而互相攻擊。台灣不算很大的島,難道….哎呀!我可不能再聯想!還有…上述我老婆看"聶隱娘"那段,別給她看,她不見得會"包容"我!

 

本文出自《今周刊》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