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娛樂 » 星聞直擊 » 旅居美國的爵士女伶劉俐:美國人正積極學習華語!

旅居美國的爵士女伶劉俐:美國人正積極學習華語!

關於爵士樂,音樂家亞提蕭(Artie Shaw)提出一個概念:「爵士樂誕生於威士忌酒桶之中。」如果將爵士樂比喻成高級酒桶,那麼劉俐的聲音肯定就是古典又調皮的雪莉酒,聲線圓潤真誠,卻又能翻玩各種爵士樂風。

 

▲劉俐是北德大爵士演唱碩士畢業。(圖/劉俐提供)

 

劉俐曾受邀至《大學生了沒》及《華人星光大道》電視節目演唱,接受過作家王文華、資深爵士電台主持人沈鴻元的專訪。近年劉俐旅居美國研究爵士樂,日前發行新專輯《尋覓Searching》,她越洋向「姊妹淘」讀者分享自己在爵士樂路上碰過的挫折與美好。

 

可否聊聊《尋覓Searching》的專輯概念?試聽之後發現有中文歌曲,但卻是先在美國發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安排,會不會擔心外國人不習慣?

 

《尋覓Searching》是我的樂團「頌音爵代Song Dynasty」首張專輯(簡稱SD)。SD原先是一個華語爵士樂的計畫,是我聽了世界各地爵士樂團演出他們的創作音樂後,深深有感而發起的計畫。

 

爵士樂的精神在於融合,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融合他們當地語言的爵士樂,身為華語母語者,市面上卻少有以華語來創作的爵士樂,於是興起了這個華語爵士樂的創作計畫。

 

旅居美國,經常讓我反思我的身份,我來到美國學習他們的音樂,體驗他們的文化以及語言,那我自己在台灣成長二十多年的經驗,是不是也有甚麼特別的地方能夠拿上檯面?能夠讓周圍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提起興趣來了解我以及我的文化呢?

 

▲劉俐與吉他手Ben Holt。(圖/劉俐提供)

 

有天我跟加拿大吉他手Ben Holt玩音樂,他彈起當時正在研究的一些和聲片段和一點點旋律,問我覺得如何,我當時覺得那個聲響很美,很有東方音樂的味道。

 

於是我就跟著他一邊彈、一邊譜出比較完整的旋律,我拿了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套在旋律上,發現也太好聽!於是SD的第一首歌“Heart in Sorrow”就成形了。

 

這也是頌音爵代團名的由來,因為第一個取材的對象是宋代的詞人,用英文來說就是Song Dynasty(宋朝)

 

我常到美國各地演出,不管是在餐廳或是夜店駐唱,或者音樂節以及大專院校的邀演,我都會在表演中穿插一些華語的創作以及翻唱。

 

美國人對不同語言的音樂接受度蠻高的,很多非華裔聽眾在演出結束後,都會跑來跟我說,很喜歡我的華語歌,這是他們平常聽不到的聲音。

 

他們一般都知道,華語與英語系語言最大的不同是音調(四聲),而且外國人對於如何用「有音調限制的語言」來譜曲這件事都很有興趣,想不到吧?很多美國人也正在學華語,華語正潮!

 

▲劉俐認為藝術是主觀,但有脈絡可循。(圖/劉俐提供)

 

在美國研究爵士樂,覺得華語和西洋的爵士不管是發聲、曲風還是編制上,有沒有讓你感到特別不同的地方?赴美就讀時有過在音樂上的挫折與徬徨嗎?最大的困難之處在哪裡?

 

在北德大(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UNT)攻讀爵士演唱碩士的期間,最挫折的應該是演唱時的英文發音。

 

有一門必修課叫做人聲爵士大團課(Vocal Jazz Ensemble),要一連修好幾個學期,課程內容有點像是合唱課,一個團會有10到15位左右的歌手,分成SATB四個聲部,配上一個節奏組(鋼琴、鼓、貝斯、吉他)。課堂中,我們會練習演唱一些很有挑戰性的爵士歌曲以及經典改編,這是考驗歌手的視譜能力,你要夠仔細、反應夠快,才能夠迅速找到自己的音,而且你也必須對爵士和聲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夠在這種團生存下去。

 

我們幾乎都是演唱英文的歌曲,這麼多人一起用麥克風演唱(一人一支麥克風),每個人發音都被放大,對於母語不是英語的同學來說,確實很不吃香。

 

我原本一直認為自己的英文發音還不錯,但是指揮都是以「達到母語發音的標準」來要求團員,一開始超級挫折,但也是這樣,我現在才能聽出那些發音上細微的差別,演唱英文歌曲的時候,發音變得更細緻。

▲劉俐透露很多美國人都對華語很有興趣。(圖/劉俐提供)

 

專輯中有哪一首歌是你最喜歡的,理由是什麼?當時製作的狀況又是如何?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經驗?

 

專輯中我最喜歡的歌是「尋覓Searching」,這也是我們的專輯名稱取作《尋覓Searching》的原因。該曲歌詞是整張專輯裡最成熟的創作,記錄了我成長過程中的困惑,並在詞末給了一個解脫。

 

另外我也喜歡「愛他 Ai Ta (Love Hime)」,這首歌的創作過程是我與Ben Holt的一場意外,當時我們在一家美國的希臘餐廳駐唱、心血來潮現場創作。當天不曉得怎麼了,我竟然成了急智歌王,唱出旋律的同時,我竟然也唱出一個有故事性的歌詞,講的是是妹仔遇上花心玩咖還死心塌地的情節。

 

沒想到當時這樣即興創作,反而成為整張專輯中最能與聽眾產生共鳴的創作,真是意想不到。

▲劉俐目前已經到美國許多地方表演。(圖/劉俐提供)

 

想請問在研究爵士的路上,有遇到一度過不去的狀況嗎?

 

在研究爵士的路上,我心態學到最多的是「如何用如實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藝術水平」。

 

來美國學攻讀爵士碩士,有點像是從國中畢業後進了第一志願的高中就讀一樣,突然從雲端掉落在谷底。我開始發現原來跟你同年紀、甚至比你年輕多的同學,他們的技術水平都遠高過你,那時心裡真的很鬱悶。

 

有時候我也很氣,覺得為什麼演唱爵士樂這樣的表演藝術,可以讓教授用主觀的分數來定義同學的藝術價值?

 

藝術這件事情真的很主觀,你喜歡,那它對於你就是有深刻的意義;你不喜歡,跟你說再多也是對牛彈琴。但是在藝術價值之外,還有工藝技術的層面,換句話說就是「匠」的層面,是可以另外拿出來討論的。

 

爵士樂有自己的歷史,還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語彙,這些都是前人所走過的痕跡,而我們後繼者,既然要繼而演之,那麼其中的一些基本套路必須要熟悉。

 

在美國的這些年裡,我漸漸地學會他們是怎麼把爵士樂演唱的工藝,分割成一套一套的技術,也漸漸熟悉他們的精微的評判標準,這是我目前自己在演唱時最受用的部分。

 

如今的我,能夠用相對客觀的角度來檢討自己的演出,並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演裡進步,摸索什麼是我要的,什麼是我覺得對的,從而也加入到我的美感經驗中,進而給我的創作更多的養分,我覺得目前很滿意這樣的循環。

 

FB/IG: liliujazz

FB/IG: songdynastyjazz

(也可在各大音樂串流平台上收聽,搜尋: Song Dynasty Searching)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