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娛樂 » 星聞直擊 » 被消費的星光

被消費的星光


   最近臺灣最熱的新聞是星光幫,鋪天蓋地的佔據了所有的新聞篇幅,這幅景象讓我也想起兩年多前內地的超女現象,當時也是以同樣的聲勢覆蓋過內地的所有媒體,群眾與媒體同時陷入了莫名的興奮感中,當然這樣的故事在地球上不是首例,在多年前的英國pop idol就曾在當時的英國造成很大的轟動,也造成了當時很大的社會效應,不久後的節目版權pop idol授權給美國成了american idol,也不例外的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高收視率節目,兩年前新加坡電視臺也得到授權製作了super  idol,更是讓這個小島國家萬人空巷,在同一時間內地也有發展出內容相近的節目超級女聲,迎合國內的娛樂習慣做了部分的微調,超女當時的收視率和影響力我也就不需要在這裏過多說明了。兩個月前臺灣也出現一個類似的節目,在兩個月後就造成了臺灣所有媒體的熱烈關注,都在預期中,同時間臺灣南部的水災稻田被沖蝕的新聞篇幅也遠遠不及星光幫新聞篇幅大小的三分之一,這就是人性,我是可以理解的。

   這幾年下來,選秀的節目就像個傳染病一樣,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流傳著,仿佛像一種宣告一樣,在娛樂的世界裏隨著一波一波的比賽,美麗的新星就要點亮藝壇了,這本該是個多美好的事啊。而新的音樂年代也將隨著這一批新星的產生,邁進了下一個世紀。然而故事發展好像不全然是這樣,英國選出來的優秀者大都在比賽結束後沒有更好的表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優勝者WILL YOUNG,當他的英俊才華橫溢受署目的同時,也引來了同性戀以及其他扒糞傳聞圍繞,最後悄悄殞落已許久不見其人身影。反觀美國選秀出來的新人似乎都會有比較好的結果, KELLY CLARKSON得到了不錯的唱片成績,另外JENNIFER HUDSON因比賽優異表現得到有能力的經紀人簽,之後快速的得到了一個好的音樂電影《DREAM GIRL》並在經紀公司有計劃的安排下以及樂壇前輩的協助下乘勢而行,陸陸續續拿下了許多音樂獎項,並讓她的單曲深刻的留在喜歡音樂人的耳朵裏。接著新加坡的選秀結果女子組冠軍新航空姐潘嘉麗,因為這場比賽躍入星途,賽後她辭去優沃的空姐工作,出了一張個人專輯,在就在新加坡創了一個新人的高銷量紀錄,新加坡人都把她當成孫燕姿的接班人看待。同時間的中國內地超女,雖然在比賽中因為關注鬧得風風雨雨,內地聰明的觀眾事後都明白,那都是精心安排的商業謀略,與這群有天份的參賽者無關,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仍懷著眾人的祝福脫穎而出,大家都期待著屬於他們的音樂時代的來臨,然而他們的音樂時代真的來臨了嗎?最近臺灣的星光幫比賽才進行到中途,就因其中一位參賽者楊宗瑋謊報年齡鬧了滿城風雨,這兩天故事進行到他放棄比賽,做最後一次的節目露出,當即收視率沖到8個百分點,隔天影劇新聞版以及社會新聞版都以極高的篇幅報導著。社會評論家也寫著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周傑倫、孫燕姿等各家明星也都被迫為這件事情發表看法,演出兩年前的內地相似的戲碼。我不禁感到困惑了。

   我對選秀真的是充滿著善意的期待,我也一直相信這兩年應該會因此產生一些將影響演藝圈的優秀的新人,如期待的這樣的優秀新人陸續在出現了,然而我們是怎麼對待這一些人呢?當作個消費品般消費掉嗎?當我回臺北的第一個晚上打開電視新聞,所有的新聞台每隔一小時一次又一次的用大量時間重播著,楊宗瑋為自己的說謊道歉,道歉時背景彈奏著悲傷的音樂,主持人以及所有的選手陪著淚流滿面,當螢幕內的人都相信自己的眼淚是真的,觀眾找到共同話題,媒體找到發財的契機,我發覺我冷靜的像一個外人般,我想的是楊宗瑋的下一步跟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會有不同嗎?或是楊宗瑋會像KELLY CLARKSON一樣開始了屬於他的音樂生命?或者他就在這波新聞熱潮中被消費掉了?

  我擔心的是我們是不是在選秀的同時就把他們消費了,對於這一群對音樂充滿著熱情的新生命,我們準備好了一個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他們?我相信選秀比賽是在人群中挑出難得的人才,而一個明亮的明星卻是需要精密的計畫和充裕的時間還有無數人的智慧去拿打造的。JENNIFER HUDSONWILL YOUNG是幸運的,他們雖然沒有因為比賽一步登天快速被消費,反而借由一個公正開放高品質的選秀比賽有著漂亮的亮相,接著優秀的經紀人有計劃的和借由他們成熟的智慧選擇好的唱片公司合作,一步一步的與新人往更長遠的目標努力著。而喜歡他音樂的人也一點一點的累積著他們所喜歡的新星有著更成熟更優秀的表演。反觀內地與臺灣我總是為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等人深深的感到不安,當然這不是大眾虧欠了他們,而是整個演藝環境節目單位,經紀公司,到唱片公司,這一連串食物鏈所產生的結果,當唱片行已得到唱片公司暑假星光幫發片計畫,臺灣的楊宗瑋和其他幾位優勝者的命運也因同樣的原因讓我為他擔心,就如今天我看的王祖壽先生的一篇評論,說著臺灣這幾年流行著造神以及滅神的反復動作,我覺得他說的真好啊!因為這些優秀的新人投媒體嗜血所好放大成神,才能成各家獲利的商品,但他們真應該這麼快的被消費枯竭而死,我們總該想出一些辦法吧。每個時代總要留下幾個記憶深刻的表演人才,我們在這個時候因為種種短視因素消費了他們,也等於消費了幾年後美好的期待啊。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