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娛樂 » 星聞直擊 » 合唱普普風

合唱普普風

    有一次我跟一群從事音樂工作的朋友聊天,大家同時開玩笑地說,最近流行歌壇沒有一首歌真的流行,最大的原因是這陣子有太多大事在內地發生或即將發生。面對於這些大事,回饋的往往都是合唱歌曲,而且都是性質相同、角度一致、同一邏輯的合唱曲。無論是對四川地震發生所產生的感想,或是對於迎接奧運歡欣鼓舞的表態,我們笑稱這一年將會是一個合唱年。

    我理解合唱是一種共同心理的反射,然而對於這一波波數以千計的合唱曲,怎麼都只呈現出一種風貌,並且在媒體強大地播放下,原先的感歎與歌頌,快速變成了疲勞地轟炸。音樂本該是表達真情的最好方法,就算是同一種情緒,都會因人而異的從不同面向表現出來。文藝創作最可貴的應該是,就算說著同一種情緒與感受,但從不同創作人的觀察,不同的切面發展,都有著同樣的動人結果。最怕的是不同的人用著同樣的公式造句,原本創作感人的美好都成了咀嚼無味的產品,最初想透過傳播力量凝聚的人心,卻得不到更深遠的影響。

    有感而發地創作,往往是最動人的力量,有目的地複製,總會適得其反,常常在一窩蜂的審美疲勞下,誰也不記得誰說過的話,唱過的歌。人的心靈都是敏感的,對於一次動人的激蕩所產生的效果,總會勝過千百次複製式地感染,而文藝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在於它獨特、稀有卻正中下懷地觸動。人心需要的感動,不外都是對於榮耀的共用,以及感受的分享。無論對於人、事、物,此時、未來,美好的嚮往永遠都是創作的主景。

    當然我明白,複製也是一種力量,只是這樣的力量往往熱鬧有餘,雋永不足,在流行音樂上,這似乎是不變的道理。從來被日後記得的經典歌曲,在當初被喜歡時,它總是與眾不同的,卻又清晰地揪住了大眾心理。我還是深深地相信創作有著催化與治療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創作者在創作之際心裏想著什麼,是為了嘩眾取寵的目的,還是真心深有所感地抒發,群眾與時間會解答的。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