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娛樂 » 星聞直擊 » 策劃過的自己

策劃過的自己

「兄弟,你還沒換Timeline啊?沒換別說你認識我,太Out了!」老友在臉書上,竟然如此對我放狠話。

這個超熱門的Timeline是什麼呢?它其實就是Facebook新的版面形式,把你在網站上跟朋友之間分享的記錄,依照年月份呈現在一個時間軸上。因為它比舊版本美觀,也多了一些搜尋功能,於是推出不到兩個月,身邊的朋友都紛紛把自己的頁面換成這個格式。

但為什麼非用它不可呢?當我看到朋友的Timeline頁面時,很快便見到這個系統的厲害!首先,所有自從你加入Facebook以來的資料,可以在時間軸上點幾下便叫出來。即使是好幾年前的事,每一張照片、每一段影像跟文字,只要曾經在臉書出現過,都可以迅速被找到。而當你跟別人分享Timeline時,對方便可以「翻閱」你的一生,像是翻圖畫書一樣,看你過去幾年跟哪些朋友出去,參加過哪些派對,上傳過哪些狀況更新,在哪裡打過卡,跟誰交往了、分了、又合了…

當我剛加入Facebook的時候,它只是個方便跟朋友分享照片,記一些心情的趣味網站。短短幾年後,台灣幾乎無人不用臉書,也使它成為重要的生活平台。現在Timeline正式推出,等於就是讓世界看到我們過去的「網路人生」。或許你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早就不記得了,但龐大的伺服器中心,永遠不忘!

最近在網路媒體上注意到一個新的名詞:Curated Self,意思就是「策劃過的自我」。英文curate就是策展的意思;為博物館規劃展覽、或是為畫廊選作品、安排畫展的人都叫curator。我覺得curated self這個名詞很精簡地做了一個比喻:現在,我們的網路生活就好比一場公開展覽。我們可以透過選擇性上傳的圖片和文字,就像策展人決定掛哪幅畫一樣,對外界展現「設計過」的自己。

其實,從出門時決定穿什麼衣服,到開什麼車,用什麼牌子的手機,我們何嘗不是隨時隨刻都在策展自己?不過人總是在改變,幾個月或許看不出來,但十幾年前的照片偶爾翻出,總是會令人定格在那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上,心想:「天哪!我以前怎麼會那麼的(括弧中自己填寫)!?」

好在人都是健忘的…對吧?

過去這幾年,我的人生有了大幅的變化,有許多值得回味的片刻,記錄在那些被上傳到臉書,廣為分享的照片裡,但在那些片刻之間,也有許多充滿了挑戰的日子,有些枯燥、煎熬、甚至不堪回首,但它們都促進了內心的變化,構成現在的我。兩種不同的timeline,疊在一起,才有實在的感覺,但那,只有策展人才知道。

終於有個安靜的片刻,我準備參加自己的展覽,回顧、檢討、慢慢地修剪,策展出一個新的自己。

深吸口氣,按下「更新」。

本文出自聯合報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