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娛樂 » 星聞直擊 » 張艾嘉的果實

張艾嘉的果實

每個人年少時可能都有偶像,我也不例外。如果沒記錯,我是在大學時看到一期姐妹雜誌封面上的張艾嘉後,就心甘情願成她的粉絲了。封面上她半側著臉,身上披著蘇格蘭呢斗篷,整個人散發出來的氣息。和當時流行的纖纖玉女,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眼神很確定的看著遠方,一點也不迷離。當年我正著迷著閱讀三毛的文字,成天想著外面的世界,越遠越好。

然而真正讓我開始認識張艾嘉,應該是聽了她的專輯「童年」後,那個沒有沙龍照片當封面的唱片,反而讓人進入她描繪的世界。沒有太多強說愁的情歌,配上果實這麼一個全新音樂品牌的logo,把我帶到國語流行音樂的新世界。沒想到幾年後我也進入了流行音樂圈,我們一直都沒在音樂上真的合作,但我們有許多共同朋友,音樂圈的、廣告圈的、美術圈的。偶而見面時跟她聊得最多的是電影,我一直沒好意思告訴她,我心中念念不忘的電影名單裡,她編劇執導的「最愛」一直在名單裡。

然而真讓我佩服她的一件事,就是果實從獨立音樂品牌轉變成一個文化基金會這件事。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轉變,一開始1988年果實文化基金會以協助建立台灣電影資料圖書館爲主,贊助宣傳台灣本土電影。在那個台灣文創剛剛興起的年代,電影先跨出了一大步,也帶動了流行音樂。1992年開始果實文化基金會開始推動年輕人藉由創作參與社會事件的關懷,第一年聯合4A廣告公司及衛生局舉辦了”學生聲援防治愛滋病廣告創作比賽”,藉由創作讓年輕學瞭解愛滋病,也瞭解創作與傳播的力量。所有的轉變一直跟她的生活有關係。一路上遇到的人、經歷的事、和得到的感想,都成了她下一個行動的動力。

真的和她相處聊天起來,最享受的除了她那總是閃著「一切都比想像要好的」眼光,頗讓我這個把煩惱隱藏很深的中年人,得到恰好的放鬆。每回談話時,無論話題由誰拋出,總能順利的發展,而且可以有棋逢對手之感,聊得有深有淺愉快自在。當然後來知道了有時是她刻意的不著急,讓著我多說點,特別是電影方面。你知道的,有時候看完電影的感想,抒發的欲望是如此的頗不急待,往往忘了對方的角色,直接在關公面前耍起大刀!而這位關刀總是笑容親切,專注傾聽,適時而發的短短感言。上週又和她聊起了最近看了那些好電影。在我這電影迷熱烈先發言後,她笑著說剛和中學的兒子看完了「生命樹」。我問他看得懂嗎?她回答:「他自己會看懂他能懂的部份,和我談論了」。我忽然想起了果實文教基金會。

這三年果實文教基金會又改變了,在整個台灣被失控的媒體籠罩時。血腥或擅動的頭版新聞照每日清晨攤在便利超商入口和結帳台,迎接買早餐的學童。幾小時後,百分之九十的電視新聞齊聲立體複製,然後終日加油添醋的重播。日復一日幾年下來,我們的孩子如天天被注射新病毒的活體。我們無力改變這現象,也無法從自身的成長經驗裡提供孩子免疫力。而定居香港的張艾嘉,這三年透過果實文教基金會,每年在台灣做了這件事:讓台灣孩子們透過製作一則關於自己的作品來徵選,獲選的40名中學生可免費參加果實藝術創作營,透過音樂、戲劇、美術、影像等等跨領域藝術的學習,引領年輕的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體會生活,今年在七天六夜的夏令營式的活動期間,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觸摸土地、品嚐食物的滋味,探索全新的藝術創作方法,暫時離開虛擬的世界和失衡的價值觀,體會真實的生命與有溫度的生活。特別是今年新加入五感課程,讓學生走入農場,親自體會土地的溫度、植物生長的感動,以及生態平衡的自然關係,最終,透過料理人的創意與巧思,品嚐食物的滋味,以各種知覺感官,體驗從無到有的「五感創作旅程」。

當我還在思辯能為未來做什麼?我聰明的朋友張艾嘉原來早就越過抱怨、越過辯論、越過名利,直接在前方跨步行走了。這麼多年來因為她是音樂圈人,因為是電影人,因為是母親,因為是台灣人。她選擇愉快而從容的透過果實文教基金會,感染思維相近的人一起做些事,不設定結果,開一扇窗讓人呼吸思考。在名家、大師們還在各媒體滔滔論述時。因為是朋友,張艾嘉閃著”一切都比想像要好的”眼光,開口我們去做些什麼吧!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