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娛樂 » 星聞直擊 » 鼓勵取代批評

鼓勵取代批評

上週是金馬50盛會,趁機與應邀來台北的趙薇、許鞍華、李檣等電影人吃飯,李檣今年抱回了編劇大獎,但吃飯時還沒頒獎,看起來特別緊張,他的心情我能體會,因為電影人與觀眾的關係不像電視圈,電視圈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與觀眾見面,電影人則一年見不到一次,難免忐忑。

今年頒獎典禮辦得漂亮,有兩大心得,一是電影確實需要偶像,在家看歷年來的影帝影后大牌輩出,多少俊男美女令人難忘(看更多2013金馬獎星光大道),不論電影人或是影迷都深受感動,看得出台視與金馬執委會都盡全力了。第二大心得更重要,今年的最佳影片跌破眾人眼鏡,或許,能帶給華人電影圈全新啟發與全新精神。

這些年來兩岸三地的電影逐漸走進自己營造的窠臼當中,台灣電影標榜本土、大陸電影則力衝票房大片,久了,難免忘了基本。金馬評審團在這別具意義的五十周年,選擇將最大獎最佳影片頒給新加坡的「爸媽不在家」,鼓勵新人創作精神;又將最佳導演、男主角給了苦行僧似的蔡明亮與李康生,證明金馬評審確實有見地、有獨立的評審空間。

頒獎典禮最重要的就是得獎當下,其中最亮眼的,我覺得是林強得獎時說「批評是阻力、鼓勵才是動力」,這話說得太好了!鼓勵確實比批評有力量多,當焦點放在批評,批完之後,事情還是不會進展,而且阻力多了,人人怕做錯,誰又敢放膽做事?

李安導演身為評審團主席,他看了這麼多片之後,提出「台灣電影氣虛說」,點出大格局未必需要大製作,只要結構、內容、關係經營得精采,就是好格局,因此透過給予新加坡片「爸媽不在家」鼓勵,提醒「格局」的重要,五十萬美金照樣可以做出什麼都有的好片。放眼入圍影片,大師們不缺鼓勵,透過鼓勵這樣的小片,應該能讓更多電影人多想一想,也許就此改變台灣電影的未來。

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許多宗師都面臨挑戰。記得看過一個武術大師遇到西洋拳擊手的紀錄片,宗師比劃了半天,三兩下就讓拳擊手打倒了。很多時候功夫是種信服、是藝術表演、是意境,肉搏未必有利。就像過去做政治諷刺喜劇,曲曲折折找方法幫人民說出心底話,只是遇到聲嘶力竭的名嘴們,政治諷刺毫無用武之地,儼然就像倒在地上抽搐的宗師,想想真沒意思。

如果批評有用,這次的菲律賓海盜綁架台灣女子,名嘴們口沫橫飛批評政府無力無能,很想建議不如讓名嘴們湊一團、組成台灣版海豹部隊前往救援,對著海盜噴口水,一定使命必達。

《本文出自今周刊》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