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成長 » 好讀好聽 » 解析《陽光普照》手足糾結:為何我不論怎麼做,都不會是最愛的那一個?
▲當你的苦能夠被看見看理解,痛苦的程度就會減少一半。(圖/甲上娛樂)

解析《陽光普照》手足糾結:為何我不論怎麼做,都不會是最愛的那一個?

回想你16歲以前的家庭生活,你曾經有過下面這些感覺嗎?

 

●在學業、功課、或者是各種表現上,好像永遠都贏不了某個兄弟姐妹,他「什麼都比較會、什麼都比較好」,你怎麼努力都沒辦法分到父母的愛

●爸爸媽媽偏心某一個孩子,但當你跟他們理論,他們卻說沒有,或者說些根本不是理由的理由(因為他是男生、因為他是哥哥、因為他是弟弟所以要讓他⋯⋯)[1]

●你可能嘗試當乖小孩、或者努力變壞,但不論你做什麼,其實你都是希望家人可以看見你[2]。

●家人總是說對你失望,讓你覺得這個家有你或沒有你都沒有差,或者相反地,說你是全家的希望,讓你感覺到壓力很大。

●你不但要自立自強,還要扛起全家人的經濟和情緒。因為你知道,自己不能變成拖油瓶。

上面這一系列的狀況,其實也就是《陽光普照》這部片裡面所談論的「手足糾結」:一個被託付眾望的準醫科哥哥阿豪(許光漢飾演),還有一個被爸爸放棄,剛從少年輔育院出來的弟弟阿和(巫建和飾演)[3]。

 

▲家裡面那個令人頭疼的孩子,經常讓家人傾注大量的心力跟時間,可是卻從未「變好」,因為一旦這個孩子變好了,就會失去關注了。(圖/甲上娛樂)

 

阿豪:擔心殞落的天使

阿豪的爸爸阿文(陳以文飾演)是個駕駛訓練班教練,媽媽琴姐(柯淑勤飾演)在酒店幫人化妝弄頭髮,家族的社經地位沒有很高,卻對阿豪有很高的期待,因為相對於弟弟,他是比較有「希望」的那一個——長得一表人才、文質彬彬、總是替人著想,更重要的是,功課又很好,就連聯考差一點就要上醫科,家人都願意重金讓他去重考。

 

這樣一個背景脈絡,讓阿豪無法「放過自己」,方方面面都替身邊的人著想,卻從來沒有為自己想。他在家裡出事的時候,第一個挺身而出來關心;在媽媽有情緒的時候,第一個到旁邊給予情緒(以及實際)上的支持;在大家沒空陪弟弟的小女朋友去醫院檢查的時候,他自願請假補習班的課。他總是習慣「讓別人來麻煩他」,但自己卻不願意麻煩別人。因為擁有一個陽光般的笑容,所以沒有人看見他內心那個充滿愁雲慘霧的面孔;因為總是能夠體諒和關懷邊的人,所以身邊的人經常會忘記他也是需要體諒跟關懷的。就這樣,他一直站在「超級正面」的太陽底下,直到快要被烤焦了,才發現身邊根本沒有任何陰影可以躲。接著就發生了「那件事情」。

 

阿豪其實就是典型的過度被關注的小孩,這裡的關注並不是呵護或者是溺愛,而是家人不一定有說,但卻隱約寄予的期待,經常發生在家中的老大、或者是比較「成熟懂事」的孩子身上[4]。當這樣的孩子表現得「比較不需要讓人擔心」,他自己也會慢慢認同這個角色,接著就會變成一個小大人,不允許自己做不好、不允許自己失敗,深怕如果考差了或者是走歪了,就會從那個「被期待的寶座」掉下來,讓家人失望。換句話說,這樣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很光彩,家人都把目光放在他身上,實際上,家人並沒有給他真正想要的那種愛,因為他們得把心力花在其他更頭疼的孩子身上。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孩子,內心通常會有一個聲音是:「是不是我也要像XX一樣生病、出事了、學壞了,你們才會給我,我想要的那種愛?」雖然想是這樣想,但你才不可能讓自己變成這個樣子——因為一直以來你都是好學生、好榜樣,怕如果墮落了,你會無法原諒自己。況且,爸媽已經很辛苦了,他們還要去照顧另外一個更需要被照顧的手足——你看,你是不是很快在替自己著想之前,就先替別人「想起來放」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