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成長 » 好讀好聽 » 寧可做好自己,也不要小心翼翼地為別人而活
▲練習做自己,並不是要你跟外界隔離,而是學習在心中清出一個空間,把自己好好地放進去,活出你也會更喜歡的那個自己。(圖/Shutterstock)

寧可做好自己,也不要小心翼翼地為別人而活

雖然,這世界有太多時候不允許我們做自己,
面具隨時要戴上,心情不時要隱藏,
但人生走愈久愈發現,
除了依靠知心的朋友、在乎的家人,
生命的重量還是要由自己去承擔。

練習做自己,並不是要你跟外界隔離,
而是學習在心中清出一個空間,
把自己好好地放進去,
活出你也會更喜歡的那個自己

「我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如果最大的阻力來自家人,我還應該堅持『做自己』嗎?」某場應邀出席的演講中,一位聽眾提問。

「做自己」一詞在近幾年經常被提起,不時在報章媒體上看到以此作主題的討論,我自己對這類題材也有不少共鳴。能夠引起討論,即表示有人贊同也有人困惑,有些困惑者是從自私的角度來解讀「做自己」,甚至批判,認為做自己不過是個推諉責任的藉口。如果每個人都任意做自己,誰來負責做那些沒人想做的事,誰來犧牲?

我的想法是,只要不刻意傷害人,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做自己。這跟負不負責沒有關係,就算有關係,也是對自己真正的負責。

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自己有個責任圈的概念,是某次讀心理學家羅賓.鄧巴的社交理論時獲得的啟發。責任圈是個同心圓,只有中心是一點,其他往外一圈再一圈就是我們的人際關係。要說明責任圈的概念需要從這裡開始:我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別人。

自己,顧名思義就是你自己,完全的自己。而別人,是你以外的人,伴侶、小孩、父母都是以外的人,其他沒有血親關係的人當然也是。「別人」可以有很多,但「自己」永遠只有一個。

強調一下,所謂以外的人,跟中文習慣用來區分敵我的「外人」不同;以外,是除了自己以外。責任圈是個同心圓,既然是同心圓當然只有一個中心點,那個點就是我們自己。由點向外擴散是一圈又一圈的圓,是你一層又一層的人際關係,愈靠近中心的圓圈跟你的關係愈密切,也可以說愈糾結。

每一層的關係並不是永遠固定,會隨著人生階段而不同。比如小時候最靠近自己的第一圈是父母。結婚後有些人的第一圈變成是伴侶,父母退居第二圈。第一圈也有可能在後來被小孩取代。在整個人生當中,他們既圍繞著你,你也被他們包圍著,端看你從什麼角度來衡量。

這世界只有兩個人,自己以及別人。因為你是自己人生唯一的中心點,所以你必須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接下來才可以為別人的人生負責。無論你是有義務負責,還是有能力負責。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