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成長 » 好讀好聽 » 不小心犯錯,但我仍然愛你/想要修補關係,就請學習真心誠意的道歉
▲修補關係的第一步,就是從學習如何真心誠意的道歉。(圖/Shutterstock)

不小心犯錯,但我仍然愛你/想要修補關係,就請學習真心誠意的道歉

我們是人,這代表著我們會犯錯,會把事情搞砸;我們會傷害到其他人,也會被傷害。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所以人際關係一定會有破裂的時候。

邀請你花一點時間思考,在各種關係類型中(伴侶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朋友關係、工作關係……),當關係破裂後,你都是如何修補?也請思考一下你的原生家庭成員是如何修補關係?這和現在你修補關係的方式是否有相似之處呢?

心態,影響了人際關係的解讀

我在第三部解釋了擁有「固化心態」和「成長心態」的人,對於看待與面對失敗有非常不同的觀點;同樣的,這兩種心態對於人際關係也有很不一樣的解讀。

以親密關係為例,想像現在有兩位女性,小慧與小嵐,都有一位伴侶。

小慧擁有固化心態,她認為一個人的才華、能力、特質都固定不變。當她進入親密關係後,她也會認為伴侶的特質及關係的品質都是固定且不會改變的。對小慧來說,她認為要找到一位「完美、命中注定」的伴侶,這樣才會有完美的關係。

兩人相處時,小慧認為伴侶應該要很了解她,要知道她心裡在想什麼;她也認為自己都知道伴侶心中在想什麼。固化心態的人覺得自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所以他們習慣做假設,而不是去溝通。譬如在規劃旅行時,小慧會假定「伴侶會跟我一樣喜歡……」,而不是去詢問對方想要什麼。發生爭執時,固化心態的人傾向指責對方,而且因為固化心態的人認定伴侶和關係的品質不會變,所以小慧覺得一旦「出現爭執」,就表示兩人不是命中注定,而不是認為兩人需要努力溝通、處理議題。

相反地,擁有成長心態的小嵐,看待親密關係的方式就很不一樣。小嵐認為自己的能力和特質是可以藉由努力有所成長,同樣的,她也認為伴侶和關係的品質,都可以經由努力而成長。成長心態的人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伴侶」,兩人之間有差異和爭執是正常的,一段好的關係就來自於兩個人努力做溝通和處理差異,所以小嵐會去溝通,而不是假設自己知道伴侶需要什麼。關係破裂時,因為成長心態的人覺得關係品質是可以成長的,所以爭執後,小嵐也會與伴侶溝通解決議題。

你面對與處理親密關係的方式,是像小慧還是小嵐呢?不僅僅是親密關係,在面對各種人際關係,你擁有固化心態還是成長心態?你認為一個人一旦犯錯就表示他是一個糟糕的人嗎?還是你相信人可以改變,願意給人犯錯後做修補的機會?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在面對人際關係時擁有固化心態,不用氣餒,從現在開始你可以練習幫助自己建立成長心態。世界上沒有完美關係,如同上一篇提到,關係就是「連結─破裂─修補─再連結」的循環過程,所以出現裂痕是很正常的,關係的成長與建立信任,是來自每一次破裂後能夠做修補。

修補關係的第一步,就是從學習如何真心誠意的道歉。

你知道怎麼道歉嗎?

▲(圖/Shutterstock)

「你會道歉嗎?你知道如何真心道歉嗎?」某一次在聽Podcast時,美國心理學家哈里特.勒納(Harriet Lerner)博士這麼問。

聽到這個問題時,我愣了一下,心中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是:「說『對不起』三個字很容易吧,我們從小都被父母和老師要求說『對不起』啊!」然後,我繼續想著:長大後呢?我們會道歉嗎?你有聽過你的父母互相道歉嗎?成長過程中,你的父母有向你道歉過嗎?如果你是位家長,你有向你的孩子道歉過嗎?

我想到好幾位個案都曾經說過:「我的父母從來沒有跟我說過對不起。」其中一位個案描述:「我媽媽從來不會道歉,我也從來沒聽過我的父母互相道歉。就算是她指責我亂拿東西、後來發現是她自己亂放,也完全沒道歉,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我猜想,你聽到「道歉」這兩個字時,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想法或情緒,而這些反應大部分也來自你的原生家庭如何道歉。

上一次在台灣時,我有不少時間陪伴我兩歲的雙胞胎姪子,其中一位非常會說「對不起」三個字。有一次我不小心撞到他,我跟他說:「對不起我撞到你了!」他也回我:「對不起!」另外一次,我聊天說到有兩個人發生爭執時,他抬起頭來,眼睛瞪大地對我說:「對不起。」這樣的畫面很可愛,但也讓我不禁想著:他小小的腦袋瓜裡,到底覺得「對不起」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

請你花點時間反思,在你心中,道歉是什麼?在不同關係中,你會道歉嗎?你都是如何道歉的?當你道歉時,對方通常會如何回應?

為自己的部分道歉

勒納博士在她的著作《你為什麼不道歉》(Why Won’t You Apologize?)中,講解了我們該如何做一個「真心誠意」的道歉。她說,關係中的衝突通常不會只來自一個人的責任,而就算你覺得對方錯的成份比較大,你能不能去看見自己該負的責任,然後真心為自己那部分的行為道歉?

勒納博士舉了個自己的親身例子。她先生每次都會買一串熟透的香蕉,她已經告訴先生非常多次,這樣香蕉會很快爛掉,但是先生的行為依舊,讓她非常生氣。在一次的爭執中,她說出傷人的話:「是怎樣糟糕的人會這樣浪費食物?」雖然她還是認為先生行為不改、錯的成份比較大,但是她說出了傷害對方的話,於是,她為那個部分向先生道歉。

真心誠意的道歉並不能「帶有目的」,你必須是真心為你覺得做錯的行為道歉,而不是藉由道歉來達到目的。有些人覺得:「我都道歉了,你就一定要原諒我!」或是「我都已經道歉了,你為什麼還會生氣?」又或者,有些人覺得道歉後,對方就會願意替你做事情。這些「道歉」都帶有私利,是為了滿足你自己的需求。

勒納博士解釋,在道歉時,要為「自己所做的行為」道歉,譬如當你說了充滿性別歧視的話語時,你要道歉的是:「我很抱歉我開了一個貶低女性的玩笑。」而不是說:「很抱歉我的玩笑讓你感到很受傷。」因為後者就把責任推到了另一個人身上,這句話暗示著:是因為你太敏感,所以才會對這個玩笑感到受傷。

除此之外,道歉時不要加上「但是」。有些人在道歉時會說:「我很抱歉對你大吼,但是,就因為你每次都不好好聽我說話,我才會……」這樣的道歉通常只會讓兩個人再度陷入爭執中。如果你今天是真心誠意為自己做錯的部分道歉,那麼,請不要加上「但是」,關於兩個人的溝通議題,可以留到之後討論。

另外,道歉不能是只用說的,還需要配合行為上的改變,如果你口頭上說:「我不會再做這樣的事!」但行為依舊,那也不是一個真誠的道歉。

讀到這裡,請你暫停下來思考一下:你通常都是如何道歉的呢?你能夠真心誠意地為自己該負責任的部分道歉嗎?還是,你習慣過度道歉,把「對不起、抱歉」常常掛在嘴邊?你成長的家庭或社會文化如何教導你道歉?

接著,也請你回想一下最近這陣子道歉的經驗:你道歉之後,對方如何回應呢?當有人向你道歉時,你又是如何回應?

謝謝你的道歉

在諮商許多的個案後,勒納博士發現,許多人不願意道歉的原因,是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如果我道歉,對方就會藉機責備羞辱我。我曾經有一位個案就說過:「我如果向爸爸道歉,他就會開啟長達半小時的責備,像是罵我:如果你真的知道錯的話,當初就不會這樣做了!之前一再地提醒你,你都沒在聽,難怪最後會做錯!你就是這樣,從來都不好好聽,你這樣下去要怎麼辦?……」

這樣的話語你是否覺得很熟悉?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固化心態和成長心態,如果我們抱持著固化心態,就可能無法接受另一個人的好好道歉,因為你不相信人可以做改變和成長。我們可以試著練習建立成長心態,相信人可以從錯誤中學習,也給對方犯錯後修補的機會和空間。

勒納博士也提到,很多時候對方向你道歉之後,你會回應:「唉唷,不用道歉啦,這沒什麼,不用在意!」就算我們可能真的被傷害了,卻在別人道歉時表現出一付「這沒什麼」的態度。而我理解到,原來我們不但不太會道歉,也不知道該怎麼接受道歉。在讀了勒納博士的書後,我也開始改變自己回應道歉的方式。當別人道歉時,我現在會練習說:「謝謝你的道歉。」不用再加任何解釋或論述。

我覺得「謝謝你的道歉」這句簡短的話很有力量,它表達的是:你的行為的確可能傷害到我,我也很感激你願意看見自己的行為,然後道歉。我給別人空間道歉,我也接受這個道歉。

一個真心誠意的道歉,是給另一個人很棒的禮物,因為你傳遞訊息給另一個人說:你的感受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會考慮你的感受。不僅如此,道歉也是一個給自己的禮物,因為你坦然去面對自己傷害到別人的行為,然後願意讓自己脆弱,願意向別人道歉。

而一個真心誠意的道歉,更是給彼此關係的美好禮物。既然復原力來自於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就是「破裂─修補」的過程,當你知道如何做修補,才能繼續維繫良好的關係品質。這些人與人間的連結,正是當你經歷困境與挫敗時,幫助你復原的力量。

文/留佩萱

 

本文出自《尋找復原力》遠流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