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成長 » 好讀好聽 » 要如何從關係的痛苦當中解脫?首先要了解你所面臨的痛苦是什麼
▲要如何緩解這些痛苦呢?首先我們得先知道「痛苦」是什麼。(圖/海苔熊提供)

要如何從關係的痛苦當中解脫?首先要了解你所面臨的痛苦是什麼

以前我寫過許多文章,有的是關於「我喜歡對方但對方不喜歡我」怎麼辦,有的是關於「我經常覺得不安但是又無法安撫自己不安的心情」怎麼辦,但不管我寫的主題是什麼,背後都有一個核心的感受,叫做「痛苦」。比方說:

●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我覺得好痛苦

●我經常擔心被丟掉、害怕他劈腿➝我覺得好痛苦

●我發現他並沒有像我想像一樣的那般愛我➝我覺得好痛苦

●我不想跟他分開但是他說他不愛我了➝我覺得好痛苦

●我討厭我自己➝我討厭我討厭我自己➝我覺得好痛苦

看到了嗎,上面各種四面八方有關於感情的問題,最後產生的感受都是「痛苦」。要如何緩解這些痛苦呢?首先我們得先知道「痛苦」是什麼。

▲(圖/海苔熊提供)

你的痛苦怎麼來?

用一般「凡人」的語言來說,你會發現前面所有有關於困境描述的句子,都蘊含三種狀態:

1.你心中有一種渴望,或者是你以為世界是長成某種模樣(例如:你想要他跟你繼續在一起)

2.但你發現你遇到的情況(當前的處境),和前面的渴望或者是預期有所不同(例如:但是他對你已經沒有感覺)

3.前面兩點之間產生矛盾,可是你無法放棄第一個(例如:可是你還是想要他跟你在一起)

其中,第三點是痛苦的來源。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書都跟你說「放下」之後,一切事情都會變得簡單許多。這裡的放下就是說,你得放下第三點,不要再肖想著你心中的願望會達成、接受現狀,一切就會海闊天空。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問題是放下很困難啊!

前陣子我重讀一篇有關於「受苦」的經典論文,特別喜歡文中的這段話:「當人與處境的關聯的方式改變,意義也會隨之改變……受苦者帶著過往舊有熟悉的籌劃,將過往投射為自己的未來(期望處境),卻因無法到達所期望的未來而受困於現在……受苦者將不復存在的過往投射到未來而加以追求,並且拒絕接受現有處境中與他人的關聯現在無法抵達樣態。」[1]

好啦我知道你看不懂,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也是不知道作者在講什麼,反覆看了幾次之後得到的翻譯蒟蒻就是:痛苦的人要不就是活在過去,要不就是活在「現在無法抵達的將來」,因為沒有活在「當下」,無法接受「過往對於自我世界的認識」和「當下處境」不同,所以感到痛苦。

如何脫離當前的痛苦?    

那麼要怎麼脫離這個痛苦呢?作者提出幾個看起來很爛但又很實際的方法:

1.忍耐,等待時間的經過。新的經驗會出現。比方說,隨著時間你可能會突然生病、發生不同的事情,讓你改變對世界的看法。

2.認識新的人,移動到新的地方或環境。搬家、換工作、認識新朋友,在過程當中你可能會毀掉三觀,但毀壞往往也帶來新的重建。

3..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還有一個關鍵,朋友很重要。就像魔戒當中Frodo 再把魔戒丟入火山的路上,全身焚燒相當痛苦,那時候Sam講了一句話:「我不能夠揹負你的重擔,但我可以背你!」(I can’t carry your heavy burden , but I can carry you!)。是啊,朋友的存在無法分擔你的重擔,但光是他們的存在就會讓你覺得不孤單。

先從不要逃避開始

講得如此複雜,離苦得樂還是終歸一串話: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看起來很簡單的12個字,穿透了各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包括:

●經驗取向:感受痛苦,先不要急著逃避痛苦,讓痛苦在你身上發酵,很多時候你之所以沒有改變,是因為你還沒有好好的去感受痛苦。當你覺得夠苦了,見到棺材了,你就會流眼淚。

●心理分析取向:你的這個苦怎麼來?可能是來自於你過往和父母相處、原生家庭當中的不安全感、或者是一直以來心中的防衛機轉。

●認知行為治療:接納現狀的發生,並且用和過去不一樣的方法來籌劃未來(詳細可以參考:ACT接納承諾療法)[2]。

●後現代取向:外化問題,把痛苦看成「它」,而不是你自己本身,光是這樣的一種看見就會讓你長出一點點力量。

●個人中心取向:當然,面對痛苦的過程是很累的,如果有人陪你一起走,這條路不一定會比較短,但可能會比較容易一些。

換句話說,當你還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逃避跟等待是一種選擇,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時間,等待某一些人、某些事件、某些病痛出現,等待某些未來慢慢成為現在;但如果你已經厭倦了等待,開始起來做點什麼,也是一種選擇。如果用前面失戀的例子來說,當你哭過痛過在KTV唱歌到天亮過,或許是時候讓自己去旅行一下、寫點東西、或者是認識新的人了。你可能會問我說,這樣做有什麼用?或者說,你已經做過了很多類似事情,但還是沒有好轉。倘若是這樣的狀況,我想說,經驗跟處境的改變,是需要時間轉化的,這是一種「學習」的過程[3]。之所以你沒有好轉,並不代表你「不會」好轉,而是你「還沒」好轉。要改變過往你對這個世界的想像,或者是改變你對未來的嚮往,需要時間去磨練,然後隨著時間,你會慢慢接受一些事情,接受一些人離開、接受一些事情不再、接受一些以前你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已經不復從前。

如果你過往所相信的世界崩塌,就蓋一個新的吧

最後我想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磨鍊」的過程。一個女孩因為過往父母長期的衝突和暴力,早已不相信一段親密關係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所以她對感情是不信任的、對關係是充滿恐懼的,對自己也是厭惡的,她在幾段關係當中都跌跌撞撞,就算遇到了真正能夠呵護她的對象,她也會把一切弄得很糟、搞得彼此都傷痕累累。為什麼會這樣呢?

1.她過往的預期:感情是不可信賴的、世界是可怕的、我是不好的

2.她現在遭逢的狀況:今天這個對象對我好像還不錯、好像滿愛我的,可是怎麼跟我想像的世界有所不同⋯⋯

3.產生痛苦:要麼(a)想辦法「鬧」或者是不斷的「挑剔」,讓這段關係符合1.當中我對自己跟世界的想像;要嘛(b)把我過往的想像調整成正面的,相信我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如果這個女孩一直感到痛苦,那就代表她重複做(a),唯有等到她發現自己不斷地重複,並且開始磨練(b)的想像,才能夠把自己從痛苦的命運當中解救出來。

我常說,每個人的人生是自己選擇的組合,所有的選擇都蘊含了你對世界的想像,要改變你一直以來習慣的選擇,首先要改變你對世界的想像。你能不能夠在此時此刻先暫時相信自己是可愛的?就算是1秒鐘也好!

願這個小小的改變,帶你前往不一樣的明天。

 

參考文獻

[1]盧怡任, 劉淑慧. (2014)受苦轉變經驗之存在現象學探究:存在現象學和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的對話。教育心理學報, 45(3), 413-433.

[2]Hayes, S. C., Strosahl, K. D., & Wilson, K. G. (2009).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Giorgi, A. (1999). A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on some phenomenographic results on learning. Journal of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30(2), 68-93.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