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成長 » 好讀好聽 » 媽媽不會為你而活!鄧惠文:「放下與母親抗爭的執著」才是真正的超越
▲放下與媽媽抗爭的執著!鄧惠文解析四種母親情結:意識到別人不會為你而活很重要!(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媽媽不會為你而活!鄧惠文:「放下與母親抗爭的執著」才是真正的超越

《鄧一個人咖啡》在上週五(20日)的直播節目中,鄧惠文醫師延續先前播出節目講述你的感情路,媽媽給的是經驗還是詛咒?她本週進一步運用更多心理學概念替大家解析母女關係跟孩子的性格養成有什麼關係?講述真的「有其母必有其女」,就算唱反調仍被媽媽制約嗎?鄧醫師特別闡述四種「母親情結」,並剖析該如何「超越」這樣的情結?

其實很多人對於在感情當中卑躬屈膝會感到很自卑,鄧醫師首先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發現的例子,在受到委屈的情況下還離不開的人,往往是因為自己還無法獨立,或有某個脆弱的地方,但人脆弱的地方是需要去養護它,沒有人是靠打自己、罵自己堅強起來的,不要過度苛責自己,慢慢地走出來,看到自己的價值,建立自我安全感、肯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有位網友因為上集的節目感觸太深刻,特意留言寫下自己的感情經歷,並且分享自己是如何成長的「當意識到家人永遠也無法如你期待的那樣,就保持愛但是給予一些界線才能跳脫重複複製的人生。」

▲當意識到家人永遠也無法如你期待的那樣,就保持愛但是給予一些界線才能跳脫重複複製的人生。(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個自覺是「沒有人會為你而活」,在我們人生當中的每個人不可能永遠都符合我們的期待,包括你最親近的母親、伴侶、家人等等。當你已經可以意識到你我彼此是「兩個人」,別人不能一直配合我們的需求後,有一個層面的問題是:那我們的需求哪些是可以自己滿足的?哪些是應該在關係當中滿足的?其實這些都是需要透過很多的成長才能夠去區分的。而當我們已經承認到不想要靠別人來滿足的時候,難道就該一走了之嗎?其實不盡然如此,應該是要保持「愛」互相去療癒。

網友也提出一個很震撼的疑問「媽媽給我這麼多痛苦,我靠自己成長,為什麼我成長後還要回去療癒她?」鄧醫師以一個身為母親的心情說到,這個問題沒有錯,但媽媽在懷孕期間把身體借給我們住其實很不容易,就像是一個房東免費把房子給你住一年,你會把他視為恩人一樣的道理,如果你對於媽媽沒有這麼想要完全的切割或者你對她還保有一點感恩,希望跟她之間有不同境界的關係,那麼療癒自己同時其實可以幫忙療癒她。

▲如果你對於媽媽沒有這麼想要完全的切割或者你對她還保有一點感恩,希望跟他之間有不同境界的關係,那麼療癒自己同時其實可以幫忙療癒她。(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鄧醫師坦白說,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存在,或許是你還處於一個自己很痛苦的階段,我們在某個問題上完成療癒的時候,其實你是不會吝嗇地說「自己花了多少心血、時間才得到這些,你不想跟別人分享」,因為當療癒的點真正達到之後,對你來說那個秘訣會是源源不絕的,你分給別人不會變少反而會越分越多。

在聽完完整的解析過後,感到共鳴的粉絲們紛紛寫下回饋「療癒別人的感覺同時也是在療癒自己」、「一起療癒媽媽吧!」

鄧醫師也邀請大家一起回想在成長過程中,甚至是到現在,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受到母親什麼樣的影響?

粉絲們踴躍地寫下自己的遭遇「媽媽總讓我覺得自己不夠好」、「很不想像媽媽也覺得她一直抱怨很討厭,還是不自覺像她很困擾」、「媽媽給的影響就是我不想變成跟媽媽一樣的人」、「媽媽做事很認真,我也沒辦法做事不認真」。

在榮格心理學中的「情結」提到女兒具有四類型影響顯著的「母親情結」:過度擴張的母性元素、與母親的競爭關係-過度發展的Eros、對母親過度認同、對母親的抗拒。

▲在榮格心理學中的「情結」提到女兒具有四類型影響顯著的「母親情結」。(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鄧醫師說明,但並不是你現在怎麼樣,你的媽媽就一定曾經是怎樣,大家不要急著回去清算母親,因為在我們心裡的母親情結,不直接代表媽媽的所有行為。當你意識到心裡的「母親情結」已經嚴重干擾到自己時,應該要做的是「察覺」並「超越」它,找到真正的自己以及目標,有時候你一味地執著跟媽媽抗爭,你其實還是停在原地沒有成長更沒有超越,反而是徹頭徹尾的被她侷限了,告別自己的母親情結,你會悟出更多成長體會也能找到跟媽媽相處的另一個境界!

對於最後的母親情結分析,眾多粉絲表示真的很貼切地形容到自己的問題,「受益良多謝謝鄧醫師~」、「母女關係原來這麼複雜,謝謝鄧醫師!」更有粉絲貼心地替大家整理出本集節目重點大綱。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