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我們都要懂得,停止追求無條件的愛

我們都要懂得,停止追求無條件的愛

文/克里斯多夫‧哈米爾頓

 

人們對愛情的一大幻想,就是以為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要愛誰。

 

我們常把愛情和家庭關係拿來比較:你不能選擇家人,但你可以選擇要跟誰做朋友、跟誰交往。如果抱持這種想法,一旦愛情出了差錯,我們就會陷入徒勞的罪惡感。我們會想:「是我自己選擇跟這個人在一起,我應該能經營一段成功的感情。如果我辦不到,如果我們走不下去,那我就該感到罪惡羞愧。」無論當事人有沒有表現出來,這種想法都會不停糾纏著感情經營失敗的人。

 

但在我看來,我們以為可以選擇要跟誰相愛,根本只是自我的幻想。先不談我們與誰相遇完全是看機緣,光是我們為何會在第一時間受某人吸引就已經是個謎團了。這種事的掌控權幾乎不在我們手裡。我們可能遇到一個善良有美德、完全無從挑剔的人,但就是對他沒感覺,反倒是另一位沒那麼多優點的人,我們不知為何就是深深受他吸引。或許,正如司湯達所說,問題就出在那個人戴的帽子:

 

女孩悶悶不樂,好心的男士以最細緻的溫柔呵護著她。他集所有優點於一身,一段浪漫愛情看似就要萌芽。沒想到,那位男士戴了一頂寒酸的帽子,而且她發現他上馬的姿勢不怎麼優雅。於是女孩嘆了一口氣,她告訴自己無論如何千萬不能回應他的情感。(《愛情論》)

 

光一頂帽子就能決定相愛的命運,多麼匪夷所思,但事實就是如此。或許那頂帽子以某種神秘難解的方式,透露出男士可能有某種特質不受女孩青睞。又或者,另一頂帽子也能發揮完全相反的功效,成為吸引我們的特質。無論是加分還是扣分,我們都無法選擇帽子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千萬要記得,自己當初可能只是因為行為舉止、舉手投足或說話方式之類的小事就愛上對方。如果你自認有選擇愛人的能力,最後難免會陷入先前提到的罪惡與愧疚。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該努力經營感情,任何人過了發狂的第一階段,稍微恢復理智之後,當然都要為感情付出努力。但我們必須瞭解,傳統世俗所認為的無條件的愛情並不存在。如果你和某人交往,兩人相處出了問題,除非你已經受夠這段關係,否則一般人都會想辦法克服難關。但是你千萬不要堅持真愛應毫無保留地付出,也不要責怪自己無法給予無條件的愛─這樣只會讓情況更糟。這時候,你應該對自己誠實,並重新檢視當初是什麼事情燃起彼此愛的火花,從那方面繼續努力耕耘,培養感情。與愛人溝通是必要的過程,不過買一頂搞笑的帽子送他、一起去看一場鬧劇電影、邀請幾個朋友一起吃飯,或許都更能讓感情回溫。尼采所說的「從深度出發的表面功夫」就有這個意思。

 

我們必須時常回到第一次見到對方的心情。阿蘭的《論幸福》有一篇描述情侶生活的短文,他建議遇到感情問題,最好帶著伴侶與其他人多多相處。有別人在場的時候,我們就得注重禮節,這時對伴侶的負面情緒往往會消散。更重要的是,其他人可以轉移注意力,防止我們陷入負面情緒的自溺。阿蘭表示:「所以情侶不該與世隔絕,只依賴彼此的愛。」。顯然阿蘭的意思是,當你們處在人群中,那個情境就像你當初認識對方的時候一樣,你更能回想起一開始對方吸引你的特質。如果愛有條件,那就盡量滿足條件,別試圖追求無條件的愛。

 

本文出自《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擁抱逆境的生活練習》時報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