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和父母相處的哪個瞬間讓你感到孤獨?

和父母相處的哪個瞬間讓你感到孤獨?

 

 

1
網絡上面有一個提問,叫做:和父母相處的哪個瞬間讓你感到孤獨?

 

有一個叫田可樂的21歲的女生說,她喜歡穿奶白色螺旋紋的打底襪、半身裙和呢子大衣,她這樣穿回家之後,媽媽沒有欣賞她的品味,反而從衣櫃裏面拿出來自己買給她的牛仔褲和黑色羽絨服,說,“你看誰家的孩子像你這麼穿衣服?你把這個換上吧,不然我都不好意思帶你上街了。”

 

女兒覺得這是“悅己”,媽媽覺得這是“作妖”……

 

女兒口頭上什麼也沒說,默默接過羽絨服和牛仔褲換上了。小縣城的媽媽和大城市回來的女兒,一團和氣,皆大歡喜。

 

但是她心裏已經默默決定了,那些在小縣城審美裏面看起來奇怪無比的衣服,她決定暫時不穿了。

 

等到一個沒有媽媽注目的地方,比如她會在踏上返校列車的時候,在月臺上送行的媽媽消失不見的時候,她才會把自己喜歡的公主風衣服拿到衛生間,悄悄的換上,感覺好像是擺脫了媽媽的控制,變成了所謂的,自己喜歡的自己。

 

 

2

其實自從寫博客這一年以來,也是我倍感孤單的一段時間。表面上看來我取得了一些成績,除了兩本書,有一些關注者,但是有些除了寫作之外的事情讓我焦慮。

 

雖然我是兼職,我本身有自己的工作。但是自從我媽關注了我的公眾號,她整個人都不好了。

 

本來她就做一個安安靜靜的吃瓜群眾就好了,沒想到她對於我發表的每一篇文章都很緊張。

 

她喜歡從頭條文章當中研究我最近的思想動態。
比如我是說“我反對年輕人過早的開始苟且”,她就覺得我要丟掉本職工作去流浪;
比如我標題黨一點說“這樣的男人絕對不會出軌”,她會發短信告訴我今天的內容過於粗鄙;
比如我好幾天沒有更新文章了,她會發微信來疑神疑鬼:“你是不是把我遮罩了?”

 

前幾天我發了一張圖,因為長網址轉出來的二維碼不好看,密密麻麻的,所以我在百度短網址找了個鏈接轉換了一下,沒想到做出來的二維碼變成同城交友,我媽看到緊張的不得了,跟我說趕快刪除刪除!

 

我攤手告訴她了一個很喪的消息,那就是:第二條群發一條文字解釋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刪除已經來不及了。

 

 

 

3
總之和天下所有的普通父母一樣,她擔心我不三不四,擔心我沒有穩定工作,擔心我去開淘寶店、代言微商或者成為全職作家等等不靠譜的事情。

 

她辛辛苦苦養了三十年的女兒,人生軌跡應該是像我們之前說好的那樣,博士畢業,找一份教職,和老實人結婚,養小孩、進職稱,和下級相處有禮有節,和同事交往如沐春風,和領導見面微笑的不卑不亢,整個人生像是在內海行駛的小船,穩定安全又體面。

 

她是一個比我本人還有偶像包袱的人。

 

我也是一個頑固的人。於是不再跟我的父母交流太多。

 

我覺得我沒錯,勤奮、早起,我宣傳正確的價值觀;我寫作、碼字,即便是我賺了點錢,掙了點版稅,我每個字、每一分錢都掙得光明正大,磊磊落落。

 

 

4
從18歲那年離家到外地上學,一直到今天,感覺離父母越來越遠了,不僅是物理的距離,還有心理的距離。

 

我早睡早起,不抽煙不喝酒不燙頭,沒有混亂的男女關係,熱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願意為了扔一瓶空掉的養樂多走到十米開外的垃圾桶丟掉,我就是這樣的好青年。

 

可是在他們心目中,我依然是Loser。

 

因為不被理解所以不願意說,所以隔閡從小粉刺變成小膿點,小水泡,誰也不敢拿針戳破,那場面,恐怕太血腥了吧。

 

我一直對於老媽不理解我這件事情耿耿於懷,她不理解也就算了,她鄙視你,打擊你,毫不留情的拿繡花針刺你的小心髒,仿佛你不會痛,仿佛你從未為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過。

 

而我能感覺到,我媽也對於我這些年來的成長心懷怨念,她覺得我不再是那個,被生活弄疼就第一時間打電話找她哭的小女孩了。

 

我們本來是同屬於一個世界,現在我要將我的世界,硬生生的同她分離開來了。

 

 

5
事情怎麼樣轉變的呢?

今年春節,農曆臘月29號,我從毫無年味的臺北回到家中。在臺北呆了半年,我玩得樂不思蜀,我不想家,也不知道我的家人正在家裏等我。

 

早在我回家前的一個月,我媽就開始算著我回家的日子,她打電話問我何時的飛機?我說快回去了。當時覺得心裏很煩,覺得玩興正濃。

 

回到家之後,發現我爸和我媽早早的就在為過年做準備了,28大掃除,29貼春聯,30剁餃子餡兒,我爸忙裏忙外,我坐在我媽身邊,我突然覺得我們應該聊聊天。

 

比如我們太久沒有聊過的對於未來的規劃,結婚,或者是她最近在想什麼,做什麼。

 

大年初一那天晚上,我和我媽聊了很久很久,感覺我們很像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只需要一點點時間,就能夠變得重新熟悉起來。她的擔心在那天晚上的談話裏面基本上迎刃而解了,我不需要用反抗和冷漠來證明什麼,其實我們的很多的想法是殊途同歸的。

 

那天我爸破例睡得挺晚,他沒有過來一起聊天,就是倚在門框上看看我們,走了,然後在陽臺上點一支煙。

 

 

 

6
對於東方人來說,無論你再能折騰再標榜自由獨立,骨子裏還是集體主義的。

 

所以我認識的這些30歲左右的人,我們面臨結婚、面臨工作,這些都是長輩心目中絕對的人生大事,很多人都覺得,我們面臨著兩難的選擇,是孝順父母,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首先,不要強迫自己孝順父母

 

父母說的不一定是對的,尤其是不愛讀書看報,只是喜歡看電視調解節目的父母,他們對於現實世界有很多的誤判。

 

別老拿孝順催眠自己了,勤奮、努力,過得好,才是我們和父母應該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標啊。

其次,愚孝是最可怕的

 

無條件的孝順就等於逃避承擔後果。而更要命的是,那些聽父母話的孩子,根本上就是自己不願意承擔關於選擇的責任。

 

有一個例子是這麼說的,有個女博士的父母主張了她的老公和婚姻,最後女博士離婚了,她哭著鬧著說,看,你們讓我找他的吧,現在我離婚了!!你們看著辦吧!!女博士啥責任也沒有,老兩口倒是傻眼了。

 

所以,父母也想開點,不要替子女做決定,不然出了事,你還要背鍋呢。

再次,要想人格獨立首先經濟獨立

 

我有時候會接到一些私信,年輕的朋友說自己和父母有矛盾,比如父母想讓他們去當公務員,但是他們自己想出國等等。

 

基本上提出這種問題的朋友們,上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還是父母的,所以問題就在這兒,你住著別人房子,花著別人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那自然就要受到別人的干涉。別以為父母的愛是不求回報的,拿別人好處就要替人消災。

 

所以在經濟沒有獨立之前,人格就不要妄想太獨立,另外也別以為過了18歲,看了幾篇雞湯文,就能做一番大事,看不上父母的學識和經驗了。畢竟吃過的鹽不是白吃的,還是要有謙卑的心態和尊重的。

最後,成年人和父母的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平等和愛

 

有一個比喻是這麼說的,如果理解是10分的話,我們和父母只能夠在8分的程度上達成共識,比如中午吃了沒,該不該穿秋褲,這雙皮鞋好看不好看,王凱帥還是胡歌儒雅?

 

另外2分,就是關於理想,信念,以及到達理想和信念的方式。就像是開頭提到的那位姑娘一樣,陽奉陰違在某個時間段是好的,但是並不利於矛盾的解決。

 

不要逃避問題。有這種逃避型人格的人,註定處理不好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別提處理更加複雜的人際關係了。

 

今年春節我有這樣一個感觸,那就是,我們不必在這2分上面達成共識,但是最重要的是,和長輩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管道,她其實只要知道你在做什麼,忙什麼,就莫名的會安心許多。

 

很多人說跟家裏報喜不報憂,其實媽媽倒是願意知道關於你的生活瑣碎的一切。

 

 

7
事出有因。

我要從家裏去另外一個不熟悉的成熟的郊區看親戚,大年初三,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我叫了一輛順風車,車開到我家樓下,是一輛滿是灰塵的五菱宏光來接我。

我爸不放心,對著車牌和車身一頓猛拍照,還到駕駛座跟做賊似的拍了一張司機的側面,因為想留證據,又怕被發覺,照片都拍糊了。

 

我在車上翻微博,那天我看到韓劇《請回答1988》裏面一句話,突然覺得特別特別有感觸。

 

裏面是這麼說的:“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即使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即便是喊一聲,也讓人哽咽。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魔力的人。”

 

今年過年我的體會是,成年人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不寄希望於別人會100%的理解自己,但是試著去以最大的耐心理解父母,理解他們的焦慮、悲觀、嘮叨和磨人的愛意。

 

畢竟我們的喜怒哀樂和痛苦榮光,都和媽媽和家庭密不可分。不要騙自己能擺脫家庭的影響,人只有認識自己,認識愛,腳踩在家的土地上,才有最堅實的力量。

 

 

 

林韻(正經嬸兒)粉絲專頁

林韻(正經嬸兒)微博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