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我結婚了,但沒有小孩,那我算敗犬嗎?

我結婚了,但沒有小孩,那我算敗犬嗎?

文/酒井順子、陳光棻

 

《敗犬的遠吠》(講談社)一書出版之後,我收到了各式各樣的迴響。其中有一個問題意外的多,那就是:「我結婚了,但沒有小孩,那我算敗犬嗎?」

 

我在《敗犬的遠吠》中,把「未婚、無子、三十歲以上」的人定義成敗犬,所以自然覺得不管有沒有小孩,只要結婚了,當然就是勝犬啊!不過現在的我終於明白,這些結了婚卻沒小孩的人,對於無子是抱著多大的「落敗感」。

 

我當時以為,只要結了婚,人們大概就會覺得人生的功課都做完了。但真相似乎不然,已婚的人接著面臨的壓力就是「還沒生小孩嗎?」生了第一個,又會有人追問:「那什麼時候生第二胎?」似乎要在有了兩個小孩之後,才算是完整的婚姻。

 

這種壓力,肯定讓已婚的人很厭煩吧!但換個角度想,若沒有這種外在的壓力,日本的出生率不知道要滑到哪個谷底,就覺得這種「關心」,對國家或許意想不到的重要。

 

在日本,一般都認為小孩是婚姻關係中的男女所生,所以像我這樣的純單身者常被問到「怎麼不結婚?」「不太會被關心」「怎麼不生小孩?」在快要逼近四十歲大關,再不生就沒機會的時候,雖然有人會說「只生小孩好像也不錯」,但聽得出來,那多半帶著開玩笑的口吻。

 

相對的,結了婚卻沒小孩的人,卻一天到晚被外人用充滿善意的表情、「我很看好你」的眼光,追問著「有小孩了嗎?」或許在擁有完整婚姻—也就是結了婚並育有兩個小孩的人眼裡,「已婚無子」的狀態比純單身還不自然。

 

現在回想起來,已婚無子者在問我「那我是敗犬嗎?」的時候,眼神中的確流露出滿滿的痛苦,似乎渴望著我回答她們「雖然已婚,但你也是敗犬一族喔!讓我們相親相愛吧!」她們在「勝犬」,也就是已婚者的族群裡,因為「已婚卻無子」,被視為局外人。雖然和她們一起聚會,但不能參與媽媽經的討論,當然也沒有媽媽圈的朋友。再看看被稱為敗犬的另一群人,也就是純單身者們,能以一種坦然自在的姿態成群結黨、和樂融融,應該很難不顧影自憐,心想究竟何處才是我的容身之處…。

 

但我當時心想:「妳都已經結婚,是勝犬了。沒小孩算什麼,我們可是連婚都結不了!」毅然決然和她們劃清界線。唉!如果這個狀況發生在現在,我至少會跟她們說:「很難受的話,要不要加入我們敗犬的行列?到我們這邊來也行喔!」

 

四十歲之後,我終於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比起「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小孩」這個因素,更深深牽動了女人的人生方向。我有很多離了婚重新恢復單身的朋友,但有沒有小孩,心境是大不相同。若要用勝犬、敗犬來分類的話,有小孩的單身者更適合勝犬的一方,而無子單身者則是與敗犬一族緊緊相擁了。

 

已婚無子,也就是問我「那我這樣算是敗犬嗎?」的人,加入敗犬一族,心情肯定比較輕鬆。因為不需要為小孩做便當、接送小孩上足球課,而無法參與教養話題的人,和敗犬相處更能怡然自得,這一點無庸置疑。

 

等到再老一點,另一半都先走了的時候,這個差別只會愈來愈明顯。因為有沒有孩子比有沒有丈夫,更左右了「死期將近」女性的生活。

 

婚姻並非堅如磐石,有可能會離婚,另一半先死的可能性也很高。不過一旦生了孩子,無論親子關係再差,這個連結一生都切不斷。大多數時候,孩子會活得比父母久,所以對母親而言,孩子才是必須相處一輩子的對象。

 

我切身感受到這個道理,正是家母過世之時。家父早已過世,當時是由家母、兄嫂和我一起為他送終。而家母過世時,則輪到兄嫂和我一起為她送終。

 

所謂的「送終」,並不只是見證了死亡的瞬間而已。因為人不是咕咚一聲就死了,一個人在死之前,身體狀況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好壞起伏,有些人甚至需要長期的照護。這整個過程都是送終,而最高潮就是「死亡」來臨的瞬間。

 

但若認為在死亡那一刻,送終的工作就結束了,卻也不然。守靈、告別式再加上做七,還有整理遺物與住家、繼承相關事宜等,一個人死亡之後必須處理的事多如牛毛,而妥善處理這些事,就是孩子的任務。

 

家中第二位長輩,也就是家母過世之後,在處理後事的同時,我不禁思忖:「那我死的時候,誰來做這些事呢?」我膝下無子,按理來說應該會由哥哥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姪女來肩負重任。但我不禁覺得,被迫處理父母以外的親戚後事,是何等可憐啊!

 

人無法一個人活著,也無法一個人死去。我年輕時,家母曾經對我說:「不結婚沒關係,至少生個孩子也好。」或許這句話背後就隱含著「人無法一個人死去,至少生個孩子替妳送終」的意思。

 

 

當然,人並不是因為希望死的時候有人送終,所以才生小孩。孩子,是男女相遇、相愛的結晶,生養小孩的本身,意義非凡。

 

但父母臨終之際,我確確實實的明白了,孩子是為了父母死去時而存在。人類這種生物,不是死了就算了,還必須要火化、要入殮安靈、要祭拜。身為孩子最後且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讓父母好好的走,妥善處理遺體。

 

所以,我還是忍不住要想:「那我呢?」發現了小孩最重大的任務固然好,但我已經四十好幾了,早已過了適合生育的年齡。雖然也有人認為再加點油的話還有希望,畢竟有人年過五十才生。但勉強到這種程度,只為了確保有人妥善處理自己的遺體,未免也太有欠思慮了。

 

我曾經在報紙上看過一則報導,主旨是被迫照料未婚手足的負擔。內容在說,自己或配偶若有單身無子的手足,他們老後的照護責任,就會落在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身上,成為很大的負擔。而這正是我們家的寫照,姪女現在還很小,懵懵懂懂的,但等她稍微懂事一點,一定會覺得「唉!父母就算了,為什麼連姑姑的後事都要我來處理?」

 

因此關於「無子人生」,我開始有了很多想法。目前在日本,終生未婚率男性約為兩成、女性約為一成。所謂「終生未婚率」指的是,五十歲時從未結過婚者的比例。也就是說,連政府都認為,人過了五十應該就不會結婚了。

 

先撇開這個不談,在非婚生子女極少的日本,終生未婚率幾乎可以直接解讀成「無子率」;加上已婚者中也有人沒生小孩,所以無子率的數字還要再往上加。也就是說,「無子族」的比例絕對不低。

 

雖然目前「終生未產率」並不是政府統計項目,但或許在未來,「終生未產率」

會取代「終生未婚率」,變成一個重要的數據。一輩子連一胎都沒生過的女性比例,恐怕相當高吧!男性的生殖機能,據說可以持續到相當高齡,年過七十還當上爸爸的驚人絕技也不少見,所以一輩子從未當過父親者的比例雖然難以統計,但我想應該也不容小覷吧!

 

無子族大量出現,同時意味著將來會出現大量沒有小孩的高齡族群。我這輩子看來是不會生小孩了,勢必成為無子高齡族群的一員。在無子老人時代即將來臨的此刻,我想要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好好思索該如何解讀與經歷無子的人生。

 

 

本文出自《無子人生》天下文化出版
 

 

 

【想看更多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