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男人最在意的五個條件:一項373人的統計結果

男人最在意的五個條件:一項373人的統計結果

「如果只能夠開兩個擇偶條件,你會列出的條件是什麼?」

 

前陣子我在自己的粉絲團上面收了一筆資料*,根據Li 等人(2002)的論文所開出的幾個條件,請參加的人從下面的這些條件當中選擇兩個:

─外貌(包含臉蛋和身材)

─創意

─友善(善良)

─工作道德(在工作上面的責任心、工作倫理等等)

─智力

─個性(個性有趣或者是適合自己)

─浪漫

─幽默

─有特殊才華

─年收入

─社會地位

─活力。

 

這次的調查總共收集了373個有效樣本,最後有效的條件數是712個,其中586個為女性選的條件,126個為男性開出的條件,結果發現,男性與女性在意的東西並不太一樣(由於原始研究使用的是生理性別,為了比較方便此處亦同,但參加回應的並不一定是異性戀,生/心理性別也不一定一致):

 

 

男人在意什麼

第一名:友善(21.4%)

第二名:外貌(17.5%)

第三名:有趣的個性(15.1%)

第四名:智力(9.5%)

第五名:幽默( 7.1% ) 與活力( 7.1% )並列第五。

 

所以如果你從以前到現在妳一直都是魯妹,或許有幾種可能,例如說你人不好,或者是你人太好,但是長得普普,或者是個性很無聊。

 

當然,從比較樂觀的角度來解釋這個資料或許是,倘若你沒有出眾的外貌,至少個性不要太機車;如果你很機車,那麼至少要有腦。如果你上面都沒有,那麼試著做一個有趣而有活力的人吧!

 

 

女人在意什麼

 

第一名:友善( 15.4% )

第二名:有趣的個性(13.8% )

第三名:年收入( 10.1% )

第四名:幽默( 9.7% )

第五名:智力(9%)

 

 

對女性來說,錢很重要沒有錯,但更重要的是你個性好不好、是不是個善良的人。如果能夠幽默風趣增加生活情趣也很好,而且,不可以太笨!

 

雖然這樣的統計數字有很多的解釋方向,但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整體來說,女性要求的條件比較分散,以前三名來看,男性的前三名就佔了所有條件的54%,女性的前三名只佔了39.3%。

 

除了從上面給定的12個限定條件當中選兩個之外,女性另外也列出「其他條件」也是他們首選並且重要的條件,例如有責任感、老實、情緒穩定、成熟穩重、體貼照顧、專一等等的其他條件,總共加起來佔了有女性選擇的條件當中的17.9%,而男性選擇「其他條件」的比例只佔了4.8%。換句話說,相對於男性,女性的考量更為全面一些,整體來說各種條件都有不同的人選擇。當然,這可以有很多種解釋,還有一種解釋是女性站的樣本數比較多、所以資料分布比較平均(有80%以上的資料是女性)。

 

條件什麼的都是假的嚇不倒我

 

讓我們回來看看原始研究。

原先Li(2002)的研究當中,是給予參加實驗的受試者,每個人一定數目的籌碼,讓他們去投資想要的伴侶的特質。

 

受試者分成兩組,有一組是低預算組,他們只有少少的籌碼,另外一組是高預算組,有相對多的籌碼可以來投資,整體來說,男性最常選擇的是外貌、友善、以及智力,女性最傾向投資的條件是友善、智力、年收入與社會地位,跟我們這次收集的資料結果相去不遠。

 

不過有趣的是,Li發現在籌碼比較少的時候,不論男女都會選擇比較外在的條件,例如外貌、智力、年收入與地位;但籌碼比較多的時候,我們開始會選擇「基本條件」以外的條件投資,例如幽默、創意、特殊才華等。

 

 

其實呢,這些條件很可能只是一個「假的表面條件」,有一些研究發現,當我們真正去選擇伴侶的時候,並不會按自己列出來的條件去選擇(Dijkstra & Barelds, 2008);另外一些研究者指出,重要的不是對方有什麼條件或特質,而是兩個人相處的時候,是否能夠好好的溝通,彼此的價值觀是否相似等等(Finkel, Eastwick, Karney, Reis, & Sprecher, 2012)。

 

分析完這些資料之後,我才發現我先前想事情的方式根本就錯了啊!換句話說,我覺得真正有意義的問題,應該不(只)是這些條件,而是:

 

「你希望和伴侶相處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可以描述你和伴侶相處時,典型的一天,你覺得那一天會是怎麼度過的?」(這是心理師Evita教我的~)

 

畢竟,影響你幸福的並不是對方長得帥不帥、美不美、有沒有錢有沒有地位,而是你們在彼此的心裡,是不是佔有一個特殊的地位。

 

——

 

*貼文連結在此

**資料說明:因為是在臉書上面收集的公開資料,所以可能會有樣本偏態的情況,有可能是關注我的人才會願意的下面留言回覆,或者,會傾向回覆「政治正確」的答案(比方說明明很在意年收入,但是為了怕別人說話,就沒有選擇),所以這筆調查也僅能供參考囉(雖然如此,我依然coding超久der)。

 

海苔熊

 

延伸閱讀

Dijkstra, P., & Barelds, D. P. H. (2008). Do People Know What They Want: A Similar or Complementary Partner?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6(4), 595-602.

Finkel, E. J., Eastwick, P. W., Karney, B. R., Reis, H. T., & Sprecher, S. (2012). Online Dating: A Critical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3(1), 3-66. doi: 10.1177/1529100612436522

Li, N. P., Balley, J., Kenrick, D. T., & Linsenmeier, J. A. (2002). The necessities and luxuries of mate preferences: Testing the tradeoff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6), 947-955.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