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當手機和伴侶一起掉到水裡的時候,你會先救誰?

當手機和伴侶一起掉到水裡的時候,你會先救誰?

圖/Shutterstock

 

 

想想這個問題:當手機和你的伴侶一起掉到水裡的時候,你會先救誰?

  

好啦,問個正式版的好了:「你一天當中,跟你的手機相處比較久,還是跟伴侶相處比較久?」

  

毫無懸念,我猜不少人會回答是手機(因為伴侶會游泳阿),有些人就算是跟伴侶在相處的時候,也還是離不開手機螢幕——你可能會辯解,我是在工作啊!——不過你知道,這可能會影響你的感情嗎? (糟糕這句話像是在對我自己說)

  

心理學家Carlson等人[1]調查了344對伴侶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你在與伴侶相處的時間用手機回復工作上的事(mobile device use for work during family time),那麼:

●可能會有工作與關係(家庭)間的衝突(work family tension)

●產生關係中的壓力(relationship tension,對他/對妳都是),甚至吵架。

●他可能會心情不好、想著件事情。然後掛著這個吵架去工作。

●結果他的工作表現也被影響。

 

換句話說,你在放假/家庭/伴侶時間工作,很可能會產生3種影響(這裡用「可能」,是因為Carlson等人做的是相關研究,並沒有操弄「用手機工作」這件事):

 

1.你們會吵架

2.伴侶心情會不好

3.伴侶工作可能會受影響而搞砸

 

只是放桌上也有影響

 

你可能會說:「我只是擺在桌上,沒有拿起來工作啊,這樣也不行嗎?」

沒錯,即使是這樣,也可能會有一些影響。

 

另一組心理學家Przybylski與Weinstein在一項研究中[2]請兩個不認識的人聊聊上個月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中一組桌上擺一本筆記本,另外一組桌上擺放一隻手機,結果發現,放手機的那一組在聊天過後的關係品質和親密度,比筆記本組低,研究者認為,那是因為手機被當作一種「可以逃跑」的象徵,當話題乾掉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就可以拿起手機來看看「外面的世界」,而這個可能性,也降低了彼此的親密感和信任度!事實上,這個研究的第二個實驗發現,這樣的現象尤其在兩個人談論「有意義的話題」的情況下更為明顯。

 

換句話說,如果你跟他在聊一個很重要的話題,例如:他跟朋友吵架想要尋求你的安慰、他在工作的時候遇到了某些困難,希望你給他一些建議,或者是他想要談論你們兩個目前的狀況,但你卻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面……那麼這種「逃跑」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你們的感情。

 

感情裡的出口行為

 

其實,當你意識到每一次討論到一些話題,你就閃躲到手機裡面,那麼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手機,而在於你們之間的關係。其實這就是江湖上面盛傳的「出口行為」[3],我們透過打電動、刷ig、轉身去做別的事情,來避免和伴侶產生衝突,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這樣的行為反而讓對方覺得冷漠、疏離、降低親密感、信任感——對方可能會覺得:原來,在我需要你安慰或者是提供支持的時候,你是不會接住我的,是會轉身離開的。

  

回到第一個研究,如果兩個人都是工作狂,都會在約會的時候拼命工作,其中一個人在工作,另外一個人也被「激勵」一邊工作,那麼可能就不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怕的是,當一方在工作的時候,另一方覺得自己想要「放鬆」的需求沒有被接住,覺得不被尊重,那麼後續的衝突才有可能接踵而來。

  

伴侶之間,畢竟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容忍度和彈性,不像是第二個研究當中的「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一樣,只是把手機放在桌上就會有劇烈的影響,但當談到重要的話題時,能夠認真地請聽彼此,依然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是那個總是用手機逃跑的人,不論是工作或者是回訊息,或許可以回頭想想,這麼作不會只是飲鴆止渴,暫時緩解,卻帶來了長期的疏離?

 

海苔熊

 

延伸閱讀

[1]Carlson, D. S., Thompson, M. J., Crawford, W. S., Boswell, W. R., & Whitten, D. (2017). Your Job Is Messing With Mine! The Impact of Mobile Device Use for Work During Family Time on the Spouse’s Work Life.

[2]Przybylski, A. K., & Weinstein, N. (2012). Can you connect with me now? How the presen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s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qualit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0(3), 237-246. doi:10.1177/0265407512453827

[3]哈維爾.韓瑞斯(1991)。相愛一生 (梁竹君譯)。 台北: 聯經出版。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