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相似的價值觀,讓你們走到白頭

相似的價值觀,讓你們走到白頭

文/玲瓏姐 圖/Shutterstock

 

 

人們總說找對象一定要找價值觀一致的人,不然感情很難有結果。價值觀到底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價值觀不合的伴侶很難幸福?我們到底又該如何尋找價值觀一致的伴侶呢?這裡,我們圍繞價值觀來討論一下。

 

價值觀不合,是分手的最大原因

什麼是價值觀?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人生價值觀體現一個人的價值和思想行為。」其實價值觀是指人基於一定的思維感官而做出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辨別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而且,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

 

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選擇,正是你的價值觀指引著你,幫你做出最優的決定和反應。價值觀就像是你生活中的風向標,告訴你生活應該朝哪個方向前進,幫你判斷這個方向是否和自己想要的一致,所以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選擇決定人生。那麼,是不是我們所有的選擇都是真正符合我們價值觀的呢?

 

我常聽到有些女孩在戀愛或結婚後,痛心疾首地感歎:「我以前真的不知道他竟然是這種人,不然我絕對不會跟他在一起的。」「我知道我們不合適,但我以為我們可以磨合得來。」「我一次次地妥協,也沒換來他的真心相待。」「我以為他會改變,但他卻一次次讓我失望。」

 

我們和一個人牽手的理由有很多,是寂寞難耐也好,是覓得真愛也罷,其初衷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在感情破裂後,分手的理由多數是性格不合,價值觀不合。因不瞭解而牽手,因瞭解而分開,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的朋友小鐘是位學霸型暖男,畢業後,他一路過關斬將,考進了中央部委。小鐘的父母都是公務員,從小就給了小鐘良好的教育,尤其是樂觀積極的母親深深地影響了他。眼看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找一個價值觀一樣的女孩子,一起幸福地生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便是小鐘心底的願望。

 

一次開會的時候,小鐘認識了山東老鄉,也在國家部委工作的同齡女孩憶馨,而且憶馨的母親、姐姐也都是公務員。相似的地域文化和家庭環境,讓小鐘對這段感情充滿信心和期待。然而,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漸漸地,小鐘發現憶馨對很多事情的觀點都與自己格格不入,比如憶馨覺得工作比家庭重要,主管和朋友的事情比親人的事情重要,生活的目標就是住寬敞的大房子、生病了住最好的醫院,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對於工作極其上進的憶馨,經常加班熬夜,不光掉頭髮,內分泌也失調了,小鐘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然而,對於小鐘要她愛惜身體的勸慰,憶馨常常是充耳不聞。並且,面對小鐘多次想將婚姻大事定下來的暗示,憶馨也一直委婉地表達「事業第一,其他第二」的觀點。漸漸地,小鐘發現與憶馨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冷漠越來越多。

 

小鐘對此一直很困惑,直到有一天,一個細節解開了小鐘心中的謎團。

 

有一次週末,憶馨媽媽來北京看女兒,小鐘也過去相陪。午後,慵懶的陽光照進房間,憶馨剛放下手中的資料,媽媽就耳提面命:「你抓緊把要做的工作做完,考博士的事也要抓緊,本來你的專業和工作就不是很對口,再不多下點功夫,什麼時候才能升職?」

 

那一刻,小鐘從憶馨媽媽的話中清晰地聽出了兩人家庭教育的差異。相比於憶馨,在小鐘家裡,母親教育他要努力進取,但也要熱愛生活,家庭的溫暖永遠是成長和進步的源動力。

 

原生家庭帶給雙方價值觀的影響是深刻的、久遠的。半年之後,小鐘和憶馨和平地分手,儘管有些許遺憾,但也無可奈何。

 

在上面的故事中,無論是從家庭背景還是各自的工作來看,小鐘和憶馨都是非常匹配、理應幸福的一對,但最終卻因為價值觀不合而分道揚鑣。在文章開頭,我講到,大部分伴侶分手的原因都是價值觀不合,那為什麼會有價值觀不合這樣的問題存在呢?

 

 

家庭教育,讓你們形成不同的價值觀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理論特別強調童年經歷對人格形成的影響,重視原生家庭父母對兒童的態度,認為童年期發展的滯留和對人格的影響,將會在青春期和成人生活中體現出來,決定了人的性格和行為特點。許多研究也證實早期經驗對日後行為的影響,至關重要。

 

原生家庭是人們成長的初始環境,兒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徵,與家庭的初始教育關係極大。有資料表明,兒童的遺尿、厭食等神經功能障礙,情緒易變、恐懼、怯生等情緒障礙,咬指甲、扯頭髮等不良習慣,攻擊性、破壞性等行為問題,不同程度地與家庭初始的養育環境有直接關係。調查還發現,兒童的社會心理發育偏離與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態度、教育方法、家庭氣氛有關。因此,家庭對一個人心理健康、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中國青年報社曾對兩千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從原生家庭中主要繼承的是生活習慣(七九‧六%)、價值觀(五六‧二%)和待人接物的方式(五三‧一%)。由此可以看出,原生家庭對個人的認知行為、個性,包括未來的整個人生有著多大的影響力。

 

就像我一位朋友,在與女友因性格差異過大而分手後,他回憶起兩人交往時的某個細節,才慢慢開始釋懷。他說,記得有一次聊小時候的事情,女孩說每次考完試,開開心心地拿著分數還不錯的試卷回家向父母炫耀時,父母都會嚴肅地告訴她:「你還可以做得更好,你要記住,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分數更高,這樣才能證明你是努力的,你的人生才有意義。」而朋友的父母則總是溫和而又讚許地誇他真棒,表揚他的進步和努力。

 

這也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反映出不同的家庭教育觀念,而經歷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他們之間的性格差異也就不難理解了。無所謂哪種觀念更好,只是不同的價值理念和思維方式會讓兩個人話不投機、聊不歡暢。

 

 

十五個問題,找到價值觀相似的他

曾有人際關係專家指出,男人和女人如果在婚前沒有對一些與價值觀相關的問題進行深入溝通,那麼婚後出現情感問題的可能性較大。《紐約時報》曾列出男女應溝通的關於價值觀念的十五個問題,以幫助人們更有方向地尋找價值觀相仿的伴侶。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

1我們是否討論過要不要孩子?如果我們想要孩子,那將來孩子主要由誰來照顧?

2我們是否清楚雙方在婚姻中所需要承擔的經濟責任和物質生活目標?兩個人在理財方面的觀念是否契合?

3我們是否討論過將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怎樣安排?是否已經在家務雜事的分配問題上達成一致?

4我們是否都向對方坦白了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問題或病史?

5我的伴侶對我的愛是否達到了我所要求的程度?

6我們兩個人之間是否能開誠布公地討論雙方的性需要、喜好和恐懼?

7臥室裡是否放電視機?

8我們是否能認真地聆聽對方的傾訴,並且以平等的心態來考慮對方的意見和抱怨?

9我們是否十分清楚地瞭解對方的精神需要和信仰?是否討論過孩子在什麼時候將接受什麼樣的信仰教育?

10我們是否喜歡並且尊重對方的朋友?

11我們是否重視並且尊敬對方的父母?是否有一方擔心父母會干涉我們的婚姻?

12我的家人是否做過什麼讓你生氣的事情?

13有什麼個人習慣、愛好或東西是你或我在婚姻中不願意放棄的?

14如果我們之中有一個人將獲得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但地點很遠,我們會搬家嗎?

15我們是否對另一方為自己所做的承諾有十足的信心?是否相信我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經受得起任何考驗?

 

這些問題涉及面比較寬泛,大到金錢觀、愛情觀和人生觀的「三觀」,小到婚姻生活中的點滴細節。聽完這十五個問題,你也許會問,如果兩人有太多的不合,是不是光靠愛情根本無法支撐太久?

 

我有一個學員笑笑,男友在與她曖昧時,曾不止一次地跟笑笑表達男人花心很正常,不花心才不男人的觀念,而笑笑是個極重感情的人,嚮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純美愛情。即使明知兩人的價值觀完全相反,笑笑還是一頭栽了進去。結果,兩人在一起不到一年,男友「意外」出軌,她為愛忍痛選擇原諒。隨後的三年,笑笑已經記不清男友出軌多少次了,但也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發作,糾纏了足足兩年,笑笑也沒放棄這段感情,整個人憔悴不堪。

 

相愛容易相守難。我們往往因差異而互相吸引,又因差異而分開,相守的時光總是充滿了各種瑣碎之事,如果每一次都因為觀念不一樣而爭吵,再深的感情也會被一點點消耗乾淨。價值觀的不合,會讓兩人在愛情的路上漸行漸遠,唯有心心相印、念念在心,才會有「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可能。那麼多曾經深愛過的人,到頭來卻轉身離開,有幾個是因為不愛?紛紛擾擾,更多的還是因為不能認同對方的價值追求、思維方式或是生活理念。

 

我相信,好的感情是可以把彼此變成更好的人,而價值觀一致的神奇就在於,你們有足夠多的共同話題,可以給予彼此滿滿的安全感,兩顆心能夠在不斷被認同、被回應、被欣賞中產生愉悅的共鳴。當然,我們不可能奢望找到與自己三觀完全一致的另一半,如果分歧不至於不可彌合,差異還未到無法調和的地步,那麼只要你們彼此心中有愛,能夠耐心磨合,相互寬容妥協,共同成長進步,就一定有望終成眷屬,白頭到老。

 

一言不合,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三觀不合,愛情豈不是說完就完?如果你們的價值觀還不夠相似,那麼請你們且磨合且珍惜,只要用盡洪荒之力,相信明天會有奇蹟!最後,我想說,世界那麼大,最好能找個三觀相合、興趣相投的伴侶,一起去看看吧!

 


本文出自《掰掰戀愛腦》時報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