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如何與伴侶更親密?三個心理諮商師的建議拉近你與他的距離

如何與伴侶更親密?三個心理諮商師的建議拉近你與他的距離

文/史秀雄 圖/Shutterstock

 

 

 

我做心理諮詢師之後,意外地發現這份工作給我對親密關係的理解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我原本不是一個特別善於和他人親近的人,但是在心理諮商信念和原則的引導下,我發現自己時常可以和來訪者進行非常深刻和親近的交談。

 

雖然這種關係只存在於諮商室裡,兩個人之間也有特定的角色和界限,而且諮商關係也會受到各種問題的挑戰,但是那種深刻的情感共鳴讓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可能性。我開始嘗試用類似的思路和方式對待他人,包括父母、伴侶和摯友,而且很幸運地收穫了很多嶄新的美好體驗。

 

在諮商關係裡,有幾個讓我眼前一亮,並且在個人實踐中也收到良好效果的思路和方法。

 

「此時此地」的坦誠

 

諮商過程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此時此地」(here and now)。來訪者常常會和我聊很多他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問題,但由於大都是從他自己的視角出發,所以我並不確定描述是否客觀、準確。這樣的情況下,諮詢師通常會更多地參考自己的感受,觀察此時此地諮商關係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進而識別來訪者的問題。

 

諮商過程中我會一邊關注來訪者,一邊關注自己的感受,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將自己的感受非常坦誠地分享給對方。比如,我曾經遇到一個滔滔不絕的來訪者,她用大量時間講述與此次求助問題並不相關的人生故事,所以我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機來打斷她:「在聽你講述故事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有一些疏離,和你的距離變得有些遠了。你也會有類似的感受嗎?對我講故事是因為你不願意接近我嗎?」

 

這一番提問讓來訪者有機會坦露她對於被我批判的恐懼,以及對自身問題的逃避情緒,讓我們的交流走向了更深的層次。這種針對此時此地的反饋,往往能夠讓雙方的對話變得非常坦誠,從客套的侃侃而談走向更真實和深刻的層面。

 

當我處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時,也會運用類似的溝通方式,尤其是兩個人之間產生了一些衝突,但是又找不到談話的切入點,都有些不確定或者畏懼不前的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觀察自己此時此刻的感受並且分享給對方,然後詢問對方的看法、感受和意圖。

 

例如,有一次處理和朋友相關的衝突時,我和伴侶反覆地爭論如何對待那位朋友的問題,她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不要說了,這些問題說再多也沒用,就這樣吧。」我的第一反應是希望進一步解釋和論證,因為感覺自己此前並沒有把觀點很好地表達清楚。

 

可是接下來我注意到了自己亟需證明自己的心情,於是把當下的感受反饋給她:「你這樣講話讓我覺得你在推遠我,在嫌棄我。這樣會讓我很難過,也讓我感到焦慮,所以我才一直追著你談這個問題。」這樣的反饋讓我們不再糾結於那位朋友的問題,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雙方的情緒上。結果,我們發現她的不耐煩和我的追問,都是想要保護關係不受傷害,最後我們得以站在同樣的出發點繼續對話。

 

在溝通中,情感比事實訊息更難傳遞,所以很容易迷失在對事實的無休止的爭執中,而忽略了各自的內心感受。要對此時此地保持關注,促進關係中的情感表達,才能塑造更親密的關係。

 

無話不談的氛圍

 

我的表達能力還不錯,大學時期還參加過學校辯論隊,所以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語言比較強勢——會傾向於說服對方,透過論理讓對方接受我的觀點和要求。

 

這樣的習慣在做心理諮詢師之後被徹底地改變。起初,我經常自認為我知道來訪者應該怎麼做,也很想要去說服對方接受我的建議。可是我發現每當我嘗試反駁和辯論的時候,對方就會退縮、疏遠,也不願意再繼續探討一些重要或私人的話題。

 

諮商過程中,來訪者提供的資訊愈多,對於諮商工作愈有利。但涉及某些比較隱私的資訊時,來訪者會感到不安、羞恥或者焦慮。為了鼓勵他們克服這些情緒,敞開心扉,有經驗的諮詢師會非常注重為來訪者營造安全的、非批判性的對話氛圍。

來訪者在吐露心聲時,若能得到諮詢師耐心專注的聆聽和不帶批判性的回應,那麼對諮詢師的信任感就會加強。可是在親密關係中,很多人往往會在尚未完全理解對方時就開始批判或反駁。這種方式看似能夠說服伴侶,讓對方在壓力之下順從你的意願,可是卻會讓對方害怕在你面前暢所慾言。結果就是你以為你很瞭解對方,其實他內心還有許多保留的祕密。

 

在深入瞭解雙方的想法時,例如聊到和前任的關係或者異性朋友這類比較敏感的話題時,建議你平和而又誠懇地邀請對方表達,讓對方感到安全:「我知道這個話題對你來說可能比較敏感,或許你可以試著說說看,我很想瞭解你,也向你保證,我不會在沒有完全理解你的時候給你貼標籤或者批判你。」

 

在親密關係中,語言的強勢並不等同於對關係的掌握能力。只有當伴侶發自內心地想要向你坦露心聲時,才是真正的親密。

 

關係重於一切

 

大量分析研究發現,心理諮商和治療中大約有百分之三十至六十的效果其實歸因於治療關係,也就是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係。這個結論也是目前臨床心理學普遍的認知。出色的諮詢師,並不會急於去解決或者改善來訪者的問題,而是在整個諮商過程中,非常重視建設和維護與來訪者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我們在專業上稱為治療同盟(therapeutic alliance)。除了上面提到的對於此時此地的坦誠反饋,以及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之外,還包括信任、耐心、專注、支持、關懷等元素。

 

親密關係中的愛,會比諮商關係中的更廣義一些,因為兩個人的距離會更近。不過道理是一樣的,矛盾衝突永遠存在,但是高品質的關係可以保障親密關係中的滿意度更持久。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所犯的錯誤,就是為了爭論對錯、分出輸贏、掌握控制權,寧可犧牲親密關係,因為我們往往習慣了以強制的方式使對方接受。

 

我剛開始做心理諮詢師時,常常會很迫切地希望說服我的來訪者去反思和改變。我也曾經用這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伴侶。在兩類關係中,這樣的方式都帶來了對抗和衝突,讓雙方感到挫敗和不快。發自內心的合作和相互支持,只可能產生於良好的關係中。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親密關係中,每當我不確定有些話是否該表達時,都會問自己:「我這樣說,對我們的關係有幫助嗎?」

 

來訪者進行心理諮商的問題五花八門,而心理諮詢師並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和來訪者一起去面對無解的困局。親密關係的維繫也是如此,總有不可調和的差異或者無法逆轉的過去。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強調關係建設,就是在表達這樣一種態度:「我不會因為無法解決你的問題而離開你。只要你接受,我願意一直陪著你去面對無解的生活。」

 

本文出自《假性親密關係》寶瓶文化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