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共生式戀愛:為什麼你離不開他?

共生式戀愛:為什麼你離不開他?

圖/Shutterstock

 

 

朋友都勸May*離開那個男人。

那個男人同時有好幾個女人,每次每次,她都只能分到一點點的時間。

 

這些她都清楚。

 

但清醒總是一時半刻,執迷卻是時時刻刻。每次吵架後的擁抱、無理取鬧的要求、對天發誓之後,她又心軟如昔,難以抗拒。

「他說,我是他唯一會稱為女朋友的人,其他人都只是玩玩。我不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但我也只能夠相信他。」

她恨自己的不堅持,在網路上學的文章裡面浮浮沉沉,她看到一篇文章,聽說這叫做「界線不清」,才讓對方一直軟土深掘,有一天發了瘋似的,到書局買了所有有關於界限的書花了一整個週末讀完,最大的心得卻是:書中說得有道理,這些我都知道,但我做不到[1-3]。

 

於是她找上我,老實說我也幫不上什麼忙,我自己也是個界線模糊的人啊~~不過一如往常,我試著先問問看她平時怎麼和男友相處的,下面幾個是她的日常:

 

●他叫我不要等他睡覺,可是當初我們一起租這個房子,就是為了那個一起抱著睡。沒有他的晚上,根本睡不著,一點點風吹草動,我就會想,是不是他開門回來了。

 

●他常常會指點我的穿著、打扮的風格,說我不像個女人,要求我換上他送的衣服和鞋子。有一次我堅持穿自己的衣服,他就生氣,然後自己出門丟下我。

 

●你說他控制我嗎?其實也不像。其實他從來都不會過問我去哪裡、做什麼,倒是我都會很焦慮地跟他交代我在哪裡幹嘛。有時候我延遲回覆,他就傳「??」給我,這個符號真的是踩到我緊張的線,會急忙跟他解釋我在哪裡。

 

●我常常覺得他是霸道總裁,很多時候很可靠,但有的時候又過度大男人。覺得自己很M,好像很討厭他這麼強勢,可是一方面又喜歡他的強勢。

 

那些界線的書都教她,面臨衝突或者是委屈的時候,要先說出自己的感覺[1-3],並且搞懂這是誰的責任。這些都沒有錯,但她總覺得內心有一些什麼卡住,了讓他面對對方的時候,一個字也說不出口。

 

環環相扣的共生系統

「明明知道自己有道理,但是想說卻又說不出口,這種感覺,熟悉嗎?」我問她,一開始說沒有什麼特別的,歪著頭想了一下。

 

「可能跟我媽媽吧。我爸很早就在這個家裡面消失了,通常只有我要繳錢的時候才會出現。有幾次放學回家,我看到媽媽躲在房間裡面偷哭,不知道為什麼,心裡面有一種預感是,爸爸外遇了。小時候媽媽常常抱著我對我說:『媽媽只剩下你了,如果沒有你,我也不想活了!』那時候年紀還小,只希望媽媽能夠開心、不要死掉,所以不論他要我做什麼、甚至要我不要去畢業旅行,我都願意陪他。有些時候媽媽晚上買水果得很晚才回來,她叫我不要等她先睡,但我都會眼睛睜得大大地等她,很害怕睡著之後他就真的不會回來了⋯⋯即使是到現在,我只要一陣子沒有回家,我覺得擔心是不是外面的會說我不孝順⋯⋯總之我跟我媽的感情蠻複雜的。等等,這不就跟我等我男友睡覺一樣嗎?」

   

然後她終於發現自己和男友的關係,其實是一種共生關係(如圖),這並不是普通的共生,而是在一個環環相扣[4]脈絡之下的共生[5]:

 

●孝順文化下,不能夠丟下媽媽不管

●消失的父親,她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

●不敢違抗母親,習慣與人「共生」的樣子

●透過照顧別人,來滿足「被需要」的需求

●在伴侶過度控制的時候,順著伴侶

●就算伴侶沒有控制,自己也會跳到籠子裡

 

 

上圖根據我的理解,整理自[3][5]

 

從鎖鏈裡看到自己

 

這不只是她,如果你也她跟一樣,生長在一個需要和家人「共生」的家庭[6],那麼在你的感情關係當中,可能更難和對方劃清界線。有的理論可能會說,你是在尋找「和父親一樣會外遇的男人」、有的可能會說,這是投射性認同,但不論名詞是什麼,之所以你看了這麼多的書沒有改變,是因為它是一個根深蒂固的鎖鏈,既然影響你的個性是如此的全面,怎麼可能一朝一夕就有所改變?

 

儘管如此,我一直相信看見就是改變的契機。

從每一次你擔心自己是不是不夠孝順,沒事你害怕會不會讓母親失望,每一次你猶豫要不要繼續原諒你的伴侶,這一次又一次的覺察當中,或許你就有機會一次鬆開一點點。

   

然後,允許自己,就算沒有辦法離開爛人,也可以好好先練習做個人。

 

*註解

本案例經當事人同意並修改模糊至無可供指認之虞。

 

海苔熊

 

延伸閱讀

[1]周慕姿(2017)。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台灣:寶瓶文化 。

[2]楊嘉玲(2017)。心理界限:尊重自己的意願,3個練習設立「心理界限」,重拾完整自我。台灣:采實文化。

[3]Goldenberg, I. (2008). Interlocking systems: the individual, the family, and the community [Chapter 4 from: Family therapy: an overview]. In I. Goldenberg & H. Goldenberg (Eds.), Family therapy: an overview (pp. 90-113). Belmont, Calif: Thomson Brooks/Cole.

[4]Forward, S.、Frazier, D.(2017)。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杜玉蓉譯)。台灣:究竟。(原作1997年出版)

[5]吳姵瑩(2018)。關係界限:解決人際、愛情、父母的情感糾結症。台灣:遠流出版。

[6]葉琳、林書熲 (2017)。 擺脫共生,成為女人:從榮格心理分析取向看小紅帽與狼[Getting Rid of Symbiosis and Becoming an Woman: Reflections on the Little Red Riding-hood and the Wolf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Jungian Psychology]。輔導季刊, 53(1),頁 16-24。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