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還能再愛嗎?一次了解8種親密恐懼(下)

還能再愛嗎?一次了解8種親密恐懼(下)


還能再愛嗎?一次了解8種親密恐懼(上)


圖/Shutterstock

 

 

 

5.毀滅性衝動:不知道你在感情中是否曾經有過這種感覺「我想要讓他感受到痛苦,當他感覺痛苦的時候,我會得到某種快感」,倘若你也曾經有這種內在的聲音,不需要感到罪惡,因為你會有這種想法或許有很多種可能,但你並不是真的想要傷害他,這個毀滅的衝動可能來自於下面2種因素:

 

(1)這才是你心裡真正的聲音:「我覺得自己不值得他對我那麼好。當他對我太好的時候,我就會無法停止地想要傷害他、破壞這段關係,讓這段愛回到我「應得」的水平。」

(2)這才是你心裡真正的聲音:「我想要讓他嚐嚐我自己所受過的那種苦」

 

解方:不論是上面那個因素,或許都來自於你過往的一些創傷[7] ,換句話說你真的的人並不是他 ,而是以前曾經傷害過你的人。回過頭去處理你內在真正的傷,就能夠減少你在這段關係裡面,這種無法停下來的毀滅衝動思考。

 

6.害怕被吞噬: Elaine N. Aron在這裡用一個很棒的比喻,想像一下你有一個魚缸,裡面有幾隻魚,他也有一個魚缸,裡面也有幾隻魚。「在一起」就像把兩個魚缸裡面的魚混合在一個大的魚缸裡,你可能會擔心他的魚吃掉你的魚、擔心住在同一個魚缸裡太過擁擠。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你怕他把你吃掉,不論是心靈上的吃掉,或者是「自我」上的吃掉[8]。

 

解方: 重點並不是你有沒有跟對方在一起 、也不是你有沒有交出真正的自己 ,而是你能不能夠在兩人之間設定好界限,兩人可以互相依賴和親密,但也保有自己的空間。光這件事情就可以寫好幾本書了,所以不細細說明,可以看下面的參考文獻[5]。

 

7.恐懼承諾:其實就是很怕被對方依賴。你擔心如果決定要穩定公開交往、決定結婚,很可能要負起很多的責任、失去很多的自由[9],你很害怕這段關係走到最後會變很無聊,所以你遲遲不敢下定決心做出承諾。

 

 解方:其實跟剛剛的界限有點像,不論是對方的情緒或者是對方的人生,你都不需要負起全部的責任,同樣的如果你跟對方在一起後失去自由,那並不是因為「在一起」這件事情,而是你沒有辦法好好的建立界限。此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你擔心未來會被綁住,那我來跟你說個事實──所有的未來都是不可知的,你又哪來的信心相信,只要在一起就會失去自由呢?

 

 

8.恐懼容易惱怒:這跟前面的恐懼生氣有點不一樣,這裡指的是為了「小事」而生氣。例如你可能在意桌上的頭髮、他遲到兩分鐘等等,你很害怕因為「過度在乎小事」 而讓他討厭你,而且你同時也很討厭你在說這些在乎的時候,對方會覺得「那沒什麼!」。由於你太不喜歡發生上面這些狀況了,所以相處上有一些點雖然讓你卡卡的,但你擔心他既無法回應你,又會覺得你小題大作,所以選擇不說。

 

解方:如果你是高敏感族(這裡做測驗),可以直接跟對方說,讓他了解你的敏感是天生的。另外一個思考角度則是跟「投射」有關,書裡面有一段話我覺得寫實在太好了,我直接原文引用(p.114)

 

 

 

 

「有時候,不論我的丈夫做多大的改變我都不會滿意……後來我才知道那其實是我在討厭自己的時期,由於他是我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自然也被討厭了。」

發現了嗎,當你看清楚你對他生氣,其實是在對自己生氣,光是這樣的覺察或許就會讓你好過一些。

 

結論:找到界限,踏出恐懼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什麼鬼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啊,但是我就是做不到!」 的確 ,相較於辨認這些恐懼,要戰勝它可能更為困難,過往這些恐懼所帶來的自我保護效果,一定讓你的人生和感情擁有一些好處,要放掉這些好處好像就要拿掉你的命一樣,會害怕跟逡巡不前是很正常的[2]。所以,讓我們慢慢來,你依序可以做的事情是

 

●當你覺得「怪怪」的時候,辨認一下自己現在是處於哪一種恐懼當中?

●想一下你過去被這些恐懼給籠罩的時候,你做出的決定真的有比較好嗎?

●試著閱讀一些界限相關的書籍,在親密與獨立當中找到平衡點。

 

當你試著和自己的恐懼相處,或許你會慢慢發現,一直以來你所抗拒的並不是親密,而是擔心自己終究會被拋棄;你所抗拒的並不是愛,而是太愛之後會受傷害。

 

註解

*關於什麼是高敏感,可見此文

**換言之,親密恐懼和高敏感兩個是獨立的,就算你不是高敏感族,你也可能有親密恐懼。

 

參考文與延伸閱讀

[1]Aron, E. N.(2018)。啟動高敏感的愛情天賦:幸福是你與生俱來的感受力(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in Love: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Relationships When the World Overwhelms You)(謝雅文與曾婉琳譯)。台灣,台北:三采文化。[2]Sand, I.(2018(付印中))。我只是假裝不在乎:摘下「自我保護」的社交面具,享受正向的人際關係。台灣,台北:平安文化。

[3]汪淑媛(2018)。好好存在:ㄧ位心理學家的療癒書寫。台灣,台北:啟示。

[4]瑪那熊(2018)。一開口撩人又聊心:被異性喜歡,被同性肯定,不冷場、不辭窮、不尷尬、不被句點。台北:如何出版。

[5]吳姵瑩(2018)。關係界限:解決人際、愛情、父母的情感糾結症。台灣:遠流出版。

[6] 年假追片!14 部電影帶你認同自己:恐懼是人生的寶藏

[7]Stahl, S.(2018)。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26個練習,擁抱內在陰鬱小孩,掙脫潛藏的家庭創傷陰影,找回信任與愛(Das Kind in dir muss Heimat finden: Der Schlüssel zur Lösung (fast) aller Probleme)(王榮輝譯)。台北:時報出版 。

[8]Kwang, T., Neff, L. A., & Swann, W. B. (2011). When two become one:Nature and consequences of three forms of identity merger in coupl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1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San Antonio, Texas. Oral retrieved from http://www.spspmeeting.org/archive/SPSP2011_Program.pdf

[9]邱淳孝(2018)。我們之間,是愛嗎?為什麼他忽遠忽近,又恐懼承諾。台北:失戀花園。

 

海苔熊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