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怎樣愛才不後悔?在愛裡的4種恐懼原型

怎樣愛才不後悔?在愛裡的4種恐懼原型

圖/Shutterstock

 

 

 

幾次在感情裡面受傷之後,你開始面臨了一個矛盾的問題:付出太多,最後可能幫別人訓練老公,可是不交出自己的真心,又總覺得兩個人之間隔一道牆。到底怎麼愛,才不會後悔,又不會受傷?

 

談一場不受傷的戀愛真的好嗎?

 

我也是一個害怕受傷的人,不過這幾年來我發現一個秘密,談一場完全不會受傷的戀愛,那麼你可能也難以從這段關係當中得到真正的愛*。我很喜歡的一個丹麥心理師Ilse Sand曾說[1]:

 

 

「有些人努力保護自己在感情當中不要感覺到苦痛,所以他們發展出不同的策略,但不論是哪一種策略,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讓這段感情變得『不要太重要』,這樣就算哪天兩人分開了,失去也不會變得太痛苦。」

 

 

有些逃避依戀會做這件事情[2],反正不要真正去愛就不會真正受傷,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所有的人都不可以信任,還是相信自己就好。

 

 

可是,如果你想要談一場不會受傷的戀愛,這也意味著,在這段關係當中時時刻刻你都會叮嚀自己要保有掌控感,當可能有點冒險、或者是有一些讓你感到不安的時候,你就會躲起來,避免更進一步去打開你內心的秘密。可是感情本來就是互相的,這時候對方就會有一種被擱在外面的感覺,你大概很難獲得對方真正的愛,或者是對方真的想要拿出全部的心來愛你,但你卻沒有勇氣接受。

 

所以,Ilse Sand說,「掌控感」(書裡面使用的字詞是安全感)和愛常常不能兩全,如果你想要獲得一段不後悔的愛,那麼就要冒點險,嘗試一些自己以前所恐懼的事情。

 

四種恐懼的原型

心理分析師Fritz Riemann 他暢銷的著作當中提到,人有四種普遍的恐懼[3]:

 

●怕把自己交出去(不敢信任別人)

●怕做自己(怕呈現真正的自己別人會不愛)

●怕改變(因為有一部分的自己想要穩定和掌控感)

●怕一成不變(但又有一部分的自己想要多一點刺激和有趣的事情)

 

發現了嗎,後面那2個恐懼其實是互相矛盾的,所以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改變和害怕改變當中擺盪;而前面兩個其實都是源自於沒有自信,不敢相信自己或是不敢相信關係。由於這些恐懼都是非常基本的,換句話說,如果你有這些恐懼,那也代表你很正常——只是,在愛情裡,過你希望和過去有所不同,那麼或許你可以先從其中一個恐懼開始對付起,你並不需要完全戰勝它,有些時候甚至只要調整一小部分就可以了。

 

例如,前面談到的害怕受傷,有可能是第一個「怕把自己交出去」的延伸,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覺得「我也知道啊,但我就是害怕受傷,所以我才不敢把自己交出去」,在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小小的調整就好了,例如說,多交出5%的自己。

 

交出5%的自己

以前你總是不習慣人家送你回家,因為你怕太過依賴,如果哪一天兩人分開,就無法承受這個依賴的瓦解,那麼或許你可以先嘗試,讓對方送到家中附近的車站、路口或者是巷口。

以前你總是不習慣談自己的事情,每次坐下來就要聊工作、聊對方的近況,但絕口不提自己以前的過往、聊一些更內在更深層的東西。但現在你可以練習,在約之前先想一想,有什麼是你的絕對禁忌區,有什麼是你可以在發展一段真實的感情時,願意跟對方分享的內容?如下面這個表格:

 

 

 

當然你還可以再增加列數,這個方法只是協助你在「有某種程度的掌控下」練習冒一點險,你可以每一次讓出5%的自己,然後一邊透過對方的回應確認,眼前的這個人,是不是值得你走更長的人生。

 

最後,一樣留這個問題給你:你想要談一段不後悔的戀愛,還是一段不會受傷的戀愛?

 

註解

*當然,這並不代表,當你讓自己在一段關係當中受傷,就會獲得真正的愛(若P則Q的邏輯XD)。

 

海苔熊

 

延伸閱讀

[1]Sand, I.(2018)。我只是假裝不在乎:摘下「自我保護」的社交面具,享受正向的人際關係。台灣,台北:平安文化。

[2]Levine, A.、Heller, R. S. F.(2018)。依附:辨識出自己的依附風格,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與他人建立更美好的關係(原書名:Attached: The New Science of Adult Attachment and How It Can Help You Find—and Keep—Love)(蔡欣芝譯)。台灣,台北:遠流出版。

[3]Riemann, F.(2017)。恐懼的原型︰分裂、憂鬱、強迫、歇斯底里人格深度探索(楊夢茹譯)。台灣,台北:商周出版 。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