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從《雙城故事》看分手的兩種姿態

從《雙城故事》看分手的兩種姿態

 

愛情裡的每個階段,都是一門學問,誠如一個慢跑選手,要在每個不同階段調整配速、順暢呼吸──如果說一段感情的「開始」需要一些勇氣、一些衝動,交往過程中的相處需要經過磨合、經過學習,那麼感情的「結束」,是否也其實是每個人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

 

 

而透過《雙城故事》的JO(曾珮瑜飾演)以及李念念(陳怡蓉飾演)這兩個女孩的「分手」故事,能讓你看見分手的另外兩種姿態──不那麼悲鳴、不那麼哀戚、不那麼呼天喊地、也不那麼心如死灰。

 

 

‧JO:愛是一種徹底的燃燒殆盡

JO在《雙城故事》裡,無非就是熱情、奔放,且又誠如天明(溫昇豪飾演)所云,非常「OPEN」的代表,美式作風、洋派思想的她,特別是面對感情,其實從第一集那場「分手的激情戲」,就見其端倪。

 

或許站在台灣人相對比較保守、傳統的角度,會對第一集這大尺度的激情戲感到措手不及,更遑論這兩人還是「瀕臨分手」的感情狀態。當Chris(黃志偉飾演)一次又一次反覆問著JO ’’Do you love me?’’ ,卻始終無法得到除了親吻、嬌喘以外的更多回應時,儘管是激情到讓人有點臉紅心跳的畫面,卻也讓觀眾看到了感情的終點。

 

 

葉天倫導演說,有別於大家既定印象中的偶像劇,希望能夠在《雙城故事》裡呈現更真實的感情戲──或許透過JO這個角色的描寫,就更體現了導演的話。即便是在即將分手時,或許比起留下種種刻骨銘心的浪漫回憶,用身體更轟轟烈烈地去記住對方,讓自己的愛徹底燃燒殆盡,不留下任何餘燼;但同時,卻也不免讓人思考,JO是不是透過性、在確定自己的愛呢?當她對這份愛情已經動搖、茫然且不確定時,她自主地、勇敢地、熱情地去尋找答案,而當她確信之後,便果斷地Say Goodbye。因為她更清楚明白,這不是她要的愛情。

 

 

‧念念:學習瀟灑放手的生命課題

念念的分手,是竭盡全力地將自己與對方劃開間距,那10382公里的距離,終究讓兩人的心隔著有如一座太平洋的寬度,遠得朦朧、看不清,卻也在真正清晰的那一刻宛如當頭棒喝般明白,那些曾經內心產生過的不安、糾結、疑惑,原來這就是答案。

 

觀眾不會忘記在離開維勝家之後的念念,是怎樣的魂不守舍,誠如RYAN(黃柏鈞飾演)對她的擔心,像是靈魂被擱淺於岸,而她的肉身卻隨著浪濤載浮載沉。或許那是一種耗盡所有力氣的證明──因為她把最後的愛,冶煉出一個最灑脫的自我,離開、放手,一氣呵成、不容中斷,因為只要參雜任何一點其餘的私心與念想,甚至只要混入多一點點的期待,那麼,就無法是後來那個她所期待的自己,無法優雅轉身。

 

 

十年的感情,終究有不甘、這般的結局也註定痛徹心扉,但是念念選擇在對方心底,留下另外一個樣子,也許有點逞強、興許太過勉強,可是終究念念還是成功了。因為當她選擇好好畫下句點的同時,才能夠真正的重新開始,或許帶著遺憾,但起碼能不帶眷戀地繼續前行。

 

 

愛情戲歷久不衰,永遠、都有充滿新意的故事可以創作,或許正是因為它有太多種樣子、太多種姿態,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價值觀的轉變,不同方式的開始、不同樣貌的結束,排列組合成每一段與眾不同且「客製化」的愛情。

 

從《雙城故事》裡,我們看到了兩個女人從愛中得到的成長,她們都曾經走過愛情的每一個階段,從開始、到結束,從中跌跌撞撞地尋找自己想要的愛情,也在每一次的經歷中學習、成長,就像每一個我們一樣。或許,這樣的共鳴,正是《雙城故事》之所以那麼迷人的原因。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