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短析《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兩個孤單的靈魂,放在一起真的能夠完整嗎?

短析《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兩個孤單的靈魂,放在一起真的能夠完整嗎?

 

昨天受邀去看了即將上映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前我就會說,這就是一個逃避依戀K遇到一個焦慮依戀Cream的故事,在這段感情裡面,女主角Cream(陳意涵飾)呈現的是比較主動的角色,而男主K(劉以豪飾)因為自己身體的疾病,不斷逃避、不呈現出自己真實的感情,(以下有雷)明明好心疼對方、卻因為「體諒」而錯過對方——所以才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從小缺愛的人的兩種模式

 

可是現在想想,真的是這樣嗎?從小缺乏愛的人,在往後的感情當中,會利用兩種形式來建立他們的感情關係:

 

1.把對方推開:這是逃避依戀經常採用的手段——因為我最終是孤獨的、會被丟下來的,所以一個人剛剛好、我不想要跟別人太好,因為找跟任何人開啟一段好的關係,就可能還是要面對分離和拋棄。那種孤獨的感覺太痛苦了,我不想要再經歷一次了,所以我選擇把自己的人生過好就好,如果我這輩子不需要再依賴任何人、如果最後注定要孤獨地、無聲無息地離開這個世界,那可能就是我的命吧。不要太靠近我,因為我不相信你可以成為我永遠的依靠;或者更正確的說,我不相信這世界上有任何人可以成為任何人永遠的依靠。

 

2.緊緊抓住對方:這是焦慮依戀的人常常採取的手法——從小我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生活,在家人把我丟掉之後(可能是實際上的丟掉或者是心理上的忽視遺棄),我再也不想要經歷同樣的感覺了。所以我很努力很努力,避免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只要遇上愛的人,我就會竭盡所能地把他抓住,好害怕好害怕有一天他會覺得我不重要了、好害怕他會離我而去把我拋下,有時候因為太害怕了,把對方抓得太緊,反而讓對方受傷,我也很不喜歡自己這樣,可是就是停不下來。

 

依附風格的轉變

 

但如果仔細一想就發現一開始的推論是錯的,K和Cream雖然都是缺愛的人,雖然都從很小的時候家庭就已經破碎不再完整,理論上來說應該會走向上面這兩種模式,變成一個人追另一個人跑、K常常已讀不回,Cream 天天疑神疑鬼,但故事卻沒有走成這樣,為什麼呢?我們忽略了一個因素:大腦的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他們在彼此大腦還在發展的時候(青少年時期)就相遇,成為彼此生命當中重要的依靠,建立了一種穩固的依附關係,或許在兩人相遇的那一刻的確都是充滿不安的,但是隨著時間、隨著日日夜夜的相處,那個內心當中不安的靈魂也獲得了某種程度的完整。

 

 

先前我曾經在文章談過,有一個研究發現小時候是不安全依戀的人最終到他們成年的時候有將近76%的人依然是不安全依戀的人——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比較光明的面向就是,有24%的人,因為後天和其他重要的人互動而填補過往的傷痕。

 

所以這部片後來談到的,兩個人壓抑內心真正的實話而不說出來,並不是以「不安」為基礎的(anxiety base),而是以在乎對方的感受為基礎,正因為他們都好在乎好在乎彼此、好希望好希望對方可以快樂,所以選擇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讓他活在想要的幸福裡面。

 

無法誠實的愛

 

很多人會問說,為什麼K不直接跟Cream說清楚他的病?他這樣不是很自私嗎?前幾天我在上督導課的時候,老師說的一段話我覺得很有感:「當你覺得對方很不可理喻、聽不懂你說的話的時候,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是,你聽不懂他說的話。在他的句子裡面有他在乎的東西,但你還沒有讀懂或抓到他在乎的那個東西。」

 

(以下巨雷)

 

K的世界裡面存在一個非理性信念「沒有人能夠承擔身邊最後的依靠離開的時候的那種悲傷」,所以他幫Cream找了一個備胎,這樣子他才可以安然地離開。在這個時刻,Cindy不論用多少的語言來質問他、醫生多少次告訴他要和Cream說實話以避免來不及,他都不願意,並不是因為他固執,而是曾經被母親丟下來的那種巨大的痛,已在他心裡面已經刻下了一道無法癒合的裂痕,所以每當想起自己離開之後Cream可能會面臨的那種難過(儘管這個難過的想像只是他過往被拋棄經驗的投射),他就無法理性的思考,聽從旁人的建議,珍惜眼前所有的最後。但是內在又有另外一個很矛盾的他,很想珍惜最後的時光,所以當他把Cream的手交給她未婚夫的時候(就是他幫她找的備胎),轉身,淚流滿面,而一切都知情的Cream也有同樣的傷悲。

 

可是他所擔心的這真的是一個「非理性信念」嗎?到了故事的結局,我們才發現高估了Cream的能力,的確就像是K所擔心的,他的離開就像是從她的腳底把地毯抽走一樣,她的世界全部崩塌,果然跟K所擔心的一樣,Cream沒辦法好的活在他不在的世界。但跟他想的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一直以為安排好一個備胎就可以陪他走接下來的人生,卻不知道如果有一個人,心裡面已經鑲嵌了另一個人,那麼無論再過多少個日子,這個被抽離的缺憾都沒有辦法完整。

 

在悲傷裡練習對自己誠實

 

回到這部片的名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裡面用了兩次悲傷,我覺得可以這樣拆解:

 

●悲傷的故事:K為了Cream的幸福,壓抑著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求,用一種背離自己的方式,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演一場戲。

 

●比上面那個故事更悲傷的故事:Cream 後來已經知道這是一場戲,但因為她也同時體諒他「想要給她幸福」的那一顆心,所以配合演戲——儘管好多個夜晚,兩個人都是背對著背落淚而眠。

 

「當我們不管怎麼愛都覺得很無力的時候,或許就只剩下誠實能成為彼此最終的守候。」

 

面對生命的陷落,面對那些無力改變的以後,任何的語言和擁抱都已經沒有辦法再改變太多。再這樣的一個時刻,有一個方法可以減少我們的遺憾,就是對自己,對還有這份感情誠實。就像是片末Cream 終於選擇對自己誠實,回到他們共同住的房子,一起牽著手走最後一段路,即使只有短短幾秒鐘,也像是一輩子那麼的足夠。

 

海苔熊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