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你要的是愛情,還是麵包?

你要的是愛情,還是麵包?

圖/Shutterstock 文/愛瑪 

 

 

愛情?還是麵包?

 

小時候第一次知道這句話,是在一張遊戲卡牌上,沒有像其他牌一樣有解釋或說明,在對話框裡就只寫上這麼一句。

 

已經忘了那張牌究竟是什麼功能,只記得小小的我從客廳穿過長長的走廊,跑到廚房裡拉著忙碌的媽媽,一路返回客廳書櫃旁的地板上,問她一句:「為什麼愛情要和麵包放在一起?老師說『還是』的前面和後面,要放兩個可以比較的東西。為什麼兩個不一樣的東西,可以放在一起比較?」

 

媽媽露出思考的表情,不曉得一下子要如何和一個懵懂的孩子解釋。

 

那時候我不明白譬喻,不明白話有時候不會說得太好懂,不明白,世界上有許多相去甚遠的東西放在一起,仍有意義。

 

長大之後懂了,這句話想說的是,我們的人生終有選擇,只是,有時候真的只能選一個。

 

爸爸因為工作的關係,鮮少有時間陪伴家人,而媽媽也獨自撐起家裡大小事。爸爸後來對我和妹妹說:「我幾乎是看妳們躺著長大的啊,晚上回來時妳們睡

了,早上出門時,妳們還沒醒。」

 

媽媽能和爸爸的相處時間,也不比我們多出多少,很大段的時間裡,他們都是輕輕幾句話,害怕吵醒我們,在廚房小小的餐桌邊,在深深安靜的夜裡,就這樣牽過幾十年。

 

有些事情,過了許久才能明白,有些事情,過了很久之後,才開始產生疑惑。

 

小時候那張卡牌上的話,若是拿去問爸爸和媽媽,會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呢?愛情還是麵包,這句似乎很難回答的簡單問題,對他們來說,會勾起什麼樣的回憶呢?

 

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即使生活多年,爸媽也偶爾有小事會產生摩擦,以往會聽見一方先大聲起來,另一方無辜辯解:這又沒什麼嘛。

 

通常這樣的發展,不是場面越趨火爆,就是兩人僵持不下,裝作沒事之後,下一次又遇到一樣的問題。

 

近年來,爸媽相處的時間長了起來,漸漸發展出一套平衡。有意見的那方不會一下子就大聲抱怨,對方也好好解釋和接受,把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剩下的小小拌嘴,也就當作生活的小樂趣了。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書桌旁各自忙碌,路過的媽媽唸了一句:「茶包不要泡那麼久,說好幾次了啦。」

 

我抬頭,看見爸爸微笑點頭,放下手邊工作,把杯裡的茶包拎起來丟掉。

 

「你不是喜歡濃一點的茶嗎?」我問。

「她說不要泡那麼久,那就先拿起來,因為她是為我好,」爸爸說:「而且這次先聽她的,下次才可以跟她『拗』啊。」

 

我聽完之後笑了,偷瞄了眼在不遠處忙碌的媽媽。

 

「我也會唸她啦,像是毛巾要晾乾的時候,一定要從正中間對折,掛在衣架上才可以,以前她都隨意掛著,被我唸幾遍之後,就改過來了。」爸爸的神情像是教會了一位頑皮學生的導師,有些得意,並且溫暖。

 

「愛就是這樣啊,習慣對方的習慣,」爸爸開口:「然後產生一個平衡,那就是我們相處的模式。」

 

 

我們在用愛把喜歡養大的同時,也養成了習慣。

對一個人好,其實是把自己手中的溫暖傳遞到對方手裡,真的願意,把自己的

東西給出去。

 

但是,愛不僅僅是習慣對方的存在,習慣得到對方的溫暖。

愛,是習慣對方的習慣,愛是磨合吵架之後,靜下來說:「這世界上沒有比他

(她)更好的人了。」

 

我知道,世界上一定有其他更好的人,只是對他們來說,彼此已經是最好的人

了。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童話,其中之一,是十七八歲一起的人,到七八十歲還繼

續一起。

那樣的陪伴,多麼難能可貴。

 

而從來就沒有一種陪伴,是理所當然,有時候兩人的生活交集,有時候分離,能夠付出的陪伴,也許已經是手裡擁有的全部了。

 

愛情,還是麵包?

 

自己找不到答案,便試著把希望放到另一個人身上,可能就這樣剛好,一個人手裡有愛情,一個人手裡有麵包,兩隻手牽了起來變成一雙,再把手裡的溫暖各自交換。

 

那一天,我們就有了全世界。

 

本文出自《還想在你的未來聽到我》麥田文化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