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大嫂團」的顛覆與不顛覆

「大嫂團」的顛覆與不顛覆

文/方念華

這一陣子大嫂團的新聞突然多了起來…。

說真的,第一次click in姐妹網的貼文「部落」,看到(藝人區),我是大吃一驚!
雖然做電視新聞已經21年,但現在在電視台看到藝人,我還是會很好奇,覺得很新鮮;就像觀眾看到明星一樣的新鮮!
 
從某個程度講,電視新聞是個自成一圈的體系。攝影棚不跟節目部混用;固定合作的團隊夥伴(TV news 沒有外製,所有teamwork 夥伴也可以十年一樣);為了保持工作上一定的獨立性,自我克制沒必要的social少去哈啦…所以,電視新聞
和電視綜藝,其實相隔遙遠。

因此,關於電視綜藝的很多「常識」,如果真的沒辦法K報K到影劇版,鉅細靡遺地拜讀,就只有在每次報稿會議上,從(新聞)裡惡補!
當藝人的相關新聞,會在新聞頻道的報稿裡上榜—設若是people類的,屬於現象類型的報導,通常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話題性—就像錐子穿出布袋!或像湖水受到落雨的補注,一點一滴地蓄積,升高…終致飽漲而傾瀉。「大嫂團」的新聞,對我而言,就在這個範圍。

這也是我覺得電視綜藝最有意思的地方。
它有些現象會走在社會發展之前。
為了快速流行,簡單好記,必須快快創造出前所未聞的「統稱」—好一針打進人心! 像「癒療系」歌手,像「大嫂團」…。多麼鮮活!以我N年前曾在廣告公司獃過短短半年的經驗,我想,任何商品文案都想不出這些絕妙好詞。

大嫂團—這個名詞初聽,好像缺少了「個人味兒」!
大嫂—是一種必須依附在「人夫」身邊的身份。
團—又讓我想到(記者團):跟總統,院長出訪的時候,所有記者都被劃歸為一個總稱的記者「團」。管你是初出茅廬的菜鳥,還是經驗老到的資深; 反正跟到這種「團」,就是發通稿,多半時間,看大官出訪行禮如儀…。
但偏偏在這麼模糊的標籤下,大嫂團成為當紅炸子雞!
而且,每一位嬌美非常的成員,熟悉大嫂團的觀眾,記者;個個都可以如數家珍,不會誤植。
我在想,為什麼?因為大嫂團切出了一塊傳統上,電視綜藝裡沒有的天地。她們沒有「分掉」傳統角色的曝光;而是自己創造了曝光。

想想,貝克漢的妻子維多利亞,每一次出現時,多半和身上穿的衣服值多少錢,黏結難分。Spicy Girls的獨領風騷,就算非時不我允,也沒有辦法延伸到現在的維多利亞身上。她的衣服,拍得到。她的聲音,聽不到。

回過頭來看咱們台灣的大嫂團,就清楚了。

蔡依林的認真!利菁的收放有度!冰冰姐的爐火純青…。都是自己拼出來的獨特。
而大嫂團的初始,也許沒有傳統TV綜藝要的歌∕舞∕藝…。但誰說傳統的這些must,真能滿足電視機前面觀眾的需要?開電視的需求已經變了。
如果觀眾要的是共鳴;那麼精湛的舞蹈,動人肺腑的歌聲當然還受歡迎;但另一種更庶民的人生況味,也讓大家覺得滋味無窮。

大嫂團,讓大家從她們的另一半,很快地拉近距離—是那句老話嗎?愛屋及烏…。嗯,也不完全像;就是社會人生最需要的「身分」保障了「我知道妳是誰」。
從這裡切入,接下來,大嫂團讓我們在明星的生活VS過生活的真實感之間,滿足了好奇:穿梭在距離感&拉近距離感之間,感受到一種被安慰的特殊心意。也許會發出喟嘆:啊!原來星星們過日子,也和我們差不多!也許會悄悄稱讚:咦! 原來女人不一定只能做幕後推手,也可以站出來試試!

在我的感覺裡:大嫂團的魅力,有一部分來自於(真實)。螢光幕前的真實,終歸必須經過一定的修飾—那叫做:專業。這沒問題。這也是娛樂幫助我們暫時脫離現實的魔力。而大嫂團散發出的那種(真實)—必須不要有太多干預和修飾,才「專業」。她們之前的隱身未出,或之前(even now)努力的相夫教子,都累積了一定的人生厚度—而這正是大嫂們和喜愛她們的觀眾,最獨特的交集!電視上的大嫂團說生活苦樂,讓觀眾覺得: ㄝ,不是只有我是這樣嘛…。為什麼別的星星說起來沒有這個味?因為銳利的觀眾「團」知道,別的星星也許從來沒有真正過過「沒有身分」的生活。

因此,大嫂團的「曾無」,醞釀出今天的獨有。
這真的是很有意思。讓我想了又想…。

總之,回到開頭。對於電視綜藝非常淺薄的我,以上所言,純粹分享。而非評論。
如果,我們能從大嫂團的魅力延伸;想想台灣還有好多好多走入家庭,仍然活得蓬勃認真的女人,並不因為她們不在職場,而失去了生命力。 也不因為人人都慣性忘了她們的姓名,只稱做「某媽媽」or「某太太」而小活了自己的一生。
那麼,大嫂團真的功德無量。
我們因為大嫂團,發現大嫂outgrow於大哥!成為滿富人生魅力的女人。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