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出櫃」與「被出櫃」

「出櫃」與「被出櫃」

文/Lez’s meeting大腳

有朋友說過我的中文不是太好,我常常用中文裡不太常被使用的被動式說話,像是「湯已經喝完了」我會說成「湯已經被喝完了」,「衣服染到了顏色」我則會說成「衣服被染色了」。主動與被動的不同常常在中文裡被忽略(又一次)。
 
然而,主動或被動的差異在同志出櫃的經驗中卻非常重要。
 
同志尋求自我認同與他人認同的過程中,常常經歷到要不要在某個時間點、向某個人出櫃,甚至是向自己出櫃的痛苦抉擇:老師會不會從此用異樣的眼光看我?父母如果暴怒我能離家嗎?我真的忍不住要跟她告白了,她會不會以後都不理我?我是同性戀,是變態嗎?
 
在這樣細細思索過程中,尤其是青少年同志,通常需要花上一些時間來等待、確認、說服自己這是個好的出櫃機會,反覆演練自己出櫃的過程、當下的對話、該有的反應以及所有的沙盤推演,讓自己的出櫃能不傷害到親人也不傷害到自己;雖然是這個不友善的社會應該檢討,但是青少年同志卻會把這樣的煩惱與顧忌當成自己的責任。但是常常計畫趕不上變化,身為異性戀者,仗著自己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常常白目地、不負責任地落下一句話:「我不想聽別人道聽途說,所以直接來問你,你說,你是同性戀嗎?」
 
這就是我所謂的「被出櫃」。
 
想問一下這些自認為友善、不恐同的異性戀者,你們希望得到甚麼答案呢?當你們自以為天真無邪、毫不顧忌地向你心中疑似的同志者提出這樣的疑問,你們希望她/他怎麼回答你們?你們真的覺得「對,我就是同性戀」這句話是這麼容易說出口嗎?你真的認為她/他跟你的交情有好到跟你出櫃嗎?你真的知道她/他已經準備好出櫃了嗎?
 
不久前(民國九十九年九月),美國一個十八歲的大學新鮮人因為自己在學校宿舍和同性情人做愛的過程被室友傳上網同步播出,被迫出櫃後跳河自盡,他的名字是克萊蒙泰(Tyler Clementi)。讓我們一起記得他、一起記著這個悲劇,放在心裡,除了希望下次在有人被迫出櫃時那個迫害者不是自己,我們更能發出正義的聲音,阻止這樣的悲劇。


圖說01:『被』迫害者Tyler Clementi,引用自NOWnews今日新聞網。


圖說02:迫害者拉依(左)與魏苿莉(右),引用自NOWnews今日新聞網。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