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CIA頭子情婦的異想世界

CIA頭子情婦的異想世界

 文/Wendy

「妳的心理到底在滴咕什麼?」「她到底為什麼那麼執迷不務?」… 這些話由字面解讀會認為我們對所有事情看法都來自『心』的解讀。

隨醫學儀器進步(觀察活人大腦秘密),近10年來對腦的認知是跳躍式大躍進,我們已確知「心的解讀」絕不是生理器官的那顆心,因為一些心臟移植成功的人,並沒有因為「變心」而改變想法或行為,更沒有因失去「自我的心」而不知道「我是誰?」。這個「心」指的是『大腦內的秘密檔案』,每個人經驗累積的「儲存庫」、七情六欲的「感受器」、意念及理念重新組合的「轉換器」,更能在意念碰撞中、意識亂流中,衍生出「想法的萬花筒」。

「麻煩事一堆。他們都喜歡我,叫我如何選擇?」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現在離開他,他會發動戰爭。」
「為了和平,我不行斷然拒絕他對我的接觸,這就是事實啊!」她非常肯定地說。
「妳怎麼確定他愛妳?」

她露出欣喜甜蜜模樣,欣悅地拿出一個「定情手戒」給我們大家觀看,更重要地是一起與她分享愛情的魔力!我發現她對於這樣的念頭是又愛又厭,她渴望別人愛上她,但是又為此感到壓力。大部分的時間,她還是堅信不疑地停留在自己的信念當中。有趣的是,相對於她牢不可破的想法,反而是美麗的二性作家貝莉露出困惑、不可置信的表情。

日常生活中,沉溺於愛情的幻想的人並不在少數,但是如此高學歷又有規則工作的人就不多了(多數是整天『掛』在網上,分不清『or不想分清?』事實與虛幻的網友)。 個案深信著影片中自稱CIA頭子的男人深愛著她。不管隔著畫面、聲音,她依然堅信不疑。當別人質疑起真實性時,她反射性地「被動式防衛攻擊」覺得都是別人故意要拆散他們。

「妳們是在什麼時候認識的?」
她理直氣壯地訴說交往經過,從伊拉克的指揮官到CIA情報頭子…
同時又露出幸福陶醉的眼神,比倪匡科幻小說中還虛擬的巧合…
在網路上的一眼,從此就深深地愛上了她。

「他深深愛上妳?直到現在被警政單位盯上,他還有後續的行動嗎?」
「次數已減少許多了!」她再次露出陶醉的眼神。
「但是我知道,他甚至愛到快發狂,若我目前斷然拒絕他的來往,他就會發動戰爭以維持我們之間的愛情,他真的有苦衷,目前仍設法找出最適合時間點來切斷與他前妻家庭的關係,又因他即將要接CIA局長,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所以他才向我求婚,他總是為我設想太多,他深知愛的是我一個….. 」

隨後的幾次討論中,她始終保持著這樣的說法。她依然堅信這位CIA頭子深戀著她。偶爾,她也會上線回去求證,但總是被「干擾者」所打斷。

她承認有時也會存疑,但情緒不久就過去了。她依然地回想著先前的甜蜜愛意。她不認為自己有任何的問題… 私下與她的閒談,她當然不相信自己生病,但倒也承認自己偶爾有失眠、焦慮、無法靜下、低落等的情緒。

很顯然的,這是絕不可能的事實,而且她描述的相關證據,幾乎都只是一些「短暫的一瞥」、「網路上的相遇」等等,沒有肌膚之親的「柏拉圖」性愛,她卻能從中「理解及深信」內含龐大的意義。顯然地,這已經達到妄想(delusion)的地步– 情愛妄想症(Erotomanic type)。

更糟的是,無論別人如何說明,她依然堅信如此,甚至認為澄清者就是處心積慮想要破壞這段感情。在她「發燒的大腦」中,只要有任何人想要干預、阻擋這段情感的連結,這種羅曼蒂克的感覺反而會變得更強烈,繼而本能地產生「抗憤」情緒~ 「抗議」及「憤怒」變得更執著,不計一切代價都要將對方(生命中最大獎賞『交配對象』)再找回來,那種痛苦是很難忍受的,如同毒癮後的戒斷症狀可以將身體及思考完全淹沒,這就是著名「挫折的吸引力 Frustration attraction」!

情愛妄想症又稱de Clerambault’s綜合症。個案自認為自己正和某人戀愛。這類型的妄想症女性較為常見。妄想中的戀人幾乎遙不可及(多屬於社會上有名望的已婚人士),甚至有時對方只是一個「魅影」,在現實中根本並不存在。

個案會一口咬定是對方先愛上了自己,但實際上兩人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沒有真正接觸。雖然個案會替對方編織藉口,但也會惱羞成怒,有時做出一些不尋常的行為,如跟蹤、騷擾等。通常個案沒有病識感(所以屬於一種較難溝通的「精神疾病」),需要旁人的提醒,若一味地提醒反而會激怒個案。臨床所見此種個案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所以親友的支持、理解、與諒解是很重要的。

這種精神疾病之病因,精神醫學家提出以下幾種可能性:
1.遺傳體質:家族中若出現多疑或嫉妒等性格特點的機會較高。他們對各種刺會變得異常敏感,且無法過濾掉不相干的成分。也就是說,在知覺方面,有「過度敏感」的現象。
2.腦病變:頭受傷、酗酒、毒品甚至睡眠不穩定時都有機會產生妄想的症狀。
3.心理因素:弗洛伊德(Freud)強調性慾過程,認為妄想是從同性戀期退化的結果。其他精神分析學者也強調同性戀、自戀及投射等學說。
4.社交環境:社交孤立、長期缺乏與「真人世界」的互動,習慣性跳脫現實、匿名創造完美、虛擬情境宛如真實以修飾現實缺點,生活在一個沒有壓力「可隨時下線」的海市蜃樓之境。

若想要對此種精神疾病有更深認識,大家不妨重看2002年引發話題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境界》。數學家納許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四十多年,他目前仍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職。

還好納許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的腦中分成了兩塊,一塊是理性他熟悉的「數學世界」,另一塊則是虛擬的妄想與幻覺。但他卻學習與自己的幻覺共處一生,而那個虛擬世界,及此世界中所有的幻覺人物終其一生在納許的大腦中,從沒有消失過。他會相當留意以致於影響到與他人社交的行為,甚至因幻覺的內容而感到懼怕,妨礙到婚姻的和諧。他的妻子愛莉莎並沒有放棄或離開他,並且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他的理論則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數學大師納許的妻子愛莉莎用「愛的公式」爲他找到生命解答,用接納的心助他走出精神分裂症的困境,終究進入了「美麗境界」!

有人說愛情就如迷幻藥,只要一服就會全身不對勁,而且還會上癮(目前腦科學也證實確有其事),這就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嘗試。但「情字這條路」絕對需要學習。「聰明真實地」地感受外在環境的真正訊息,必可以感受到是否真的在愛情的氛圍中,若不如此,一個人所創造的幻想,應該只能被拍成「科幻小說」,連一部有質感的愛情小說都不算。

 

 Wendy:基礎醫學講師/ News98電台<名醫on call>節目二性生理講師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