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兩性 » 「願為你放棄一切,但你卻不願回頭看我一眼」─為什麼喜歡的人不喜歡我?

「願為你放棄一切,但你卻不願回頭看我一眼」─為什麼喜歡的人不喜歡我?

圖/Shutterstock 文/亞瑟 



「為什麼我喜歡的人都不喜歡我?」在我擔任情感導師的四年來,可能聽過這個問題幾百遍了。在我踏入這個行業以前,我一直以為這個問題,大概只有外在條件不佳、不擅言詞的人會遇到。但正式進入這個領域之後,我發現有這個困擾的人,不分男女,有很多人都是條件不錯、談吐打扮也還得宜,也有追求者的。

 

我記得最清楚的例子,是一個很漂亮的女生。當時,我們的粉專剛成立不久,按讚數只有兩千多人,這個女生個人的臉書追蹤人數,就大於我們整個粉專的按讚人數。這個女生長得既漂亮、身材又好,也很擅長聊天交朋友,個性直率好相處,追她的男生非常多,但不知道為什麼,她喜歡的男生就是不會喜歡她。

 

不僅是女性,男性的部分,我也遇過一個很極端的案例。這位男性是個非常斯文有禮的人,身高雖不到頂高,但也過了大部分女性對於身高的標準。長相雖然沒有特別出眾,但打扮非常得體,講話又幽默風趣、懂得拿捏分寸,又非常多才多藝,堪稱十項全能。除此之外,他還非常富裕―當時的他為了追一個女生,毫不猶豫的買下一台Lexus 的驕車,因為他覺得開瑪莎拉蒂太高調。即使他的條件這麼好,有非常多想追他的女生,但他仍然遇到了「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的問題。

 

「為什麼喜歡的人不喜歡我」是個很難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將這件事的成因,歸咎於所謂的「得失心」―因為太在乎結果,所以反而讓自己失常。但如同前面說過的,「得失心」是個很籠統的說法,而且即使知道了這個原因,也沒辦法解決任何事,唯一解套的方法,似乎只剩下「不要那麼喜歡對方」、「讓自己同時有多條線,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些方法確實能在一定程度內,有效緩解人們在面對喜歡的人時,所產生的緊張感,但當喜歡超越了一個程度,人們往往會全心全意地,把心思都投注在同一個人身上,這些方法也就不再管用了。

 

在我看來,「得失心」是個表層的原因,而「得失心」的生成,不僅是因為自己的選擇少,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人們透過這個喜歡的人,來定義了自己。在說「定義自己」以前,我們先來說說「潛意識」這玩意兒。

 

「潛意識」這個名詞,相信大家不陌生。在心理學的活躍之下,現代人大多都知道,人的大腦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分。「意識」是我們所知道的、感覺得到的,可以說是想法、念頭、感覺,凡我們能感知到的部分,就稱之為意識。而「潛意識」則是深藏在意識之下,人們無法輕易察覺的部分。它包含了我們不願承認的自己、曾經發生過,卻淡忘的事情、內在的信念,以及強大的直覺等等。凡是我們不願讓它浮到腦海裡去清楚意識到的,都會藏在潛意識之中。這些我們不想知道的、不想承認的,並不會因為我們的否定就不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它的確很有可能被我們巧妙的掩藏起來。只是,一旦發生重大的刺激,我們的意識有太多東西要處理的時候,就沒有餘力去掩蓋那些平時不會出現的事物,這時,它們就像衝破封印的鬼一樣一湧而上,把我們整得慘兮兮。


 

而我所謂的「定義自己」,就屬於那些平常被我們藏起來的部分。在我的上一本書《從左手到牽手》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每段關係都是自己跟自己關係的反射,當你和他人的關係出了問題,表示你和自己的關係也必定有問題,只是透過你和他人之間的問題來提醒你。

 

那麼這和「定義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樣說吧!你有沒有發現,每一件你重視的、在意的、無論如何不想失敗的事情,都讓你有特別嚴重的得失心?例如大學考試、上台演講、工作面試、與大老闆會談、和喜歡的人相處⋯⋯等等,只要你越在意,你就越緊張。

 

你可能會說:「這是當然的啊!因為我想成功啊,當然會緊張!大家不都是這樣嗎?」那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越緊張,你就越無法發揮出原有的實力?而你之所以會失常,原因就是你說的:想成功、想做好、想表現好。

 

在我們所處的世界裡,幾乎到哪都提倡著:「好的才值得被愛。」不管是人還是物品都一樣,這點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透過大人的反應學習到了。從小,我們只要表現得乖、聽話,大人就會稱讚;只要在學校成績很好,或是受到老師表揚,回到家父母就會嘉獎;只要得獎了,或是取得了某個地位,所有人都會很高興,而我們也因此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相反的,如果我們不乖、胡鬧,就會挨罵挨揍;如果成績不好,或是被老師討厭,就會得到比較差的人際關係,以及父母失望的表情;如果在各方面都表現平平、庸庸碌碌,我們就絕對不會得到風雲人物的待遇,父母也不會有什麼期待,更別提給予獎勵了。

 

在我們從小到大所獲得的體驗裡,「表現好就能夠被愛」幾乎可以說是天經地義的道理,所以人們都拼了命的想要讓自己在某些地方表現得好,以換取在世界生存的一席之地。一旦面臨了「自己可能不好」的狀況時,我們就會感到恐懼,因為不好就是沒有價值的,而沒有價值的人,當然不能被愛。

 

因此,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自我,那個理想的自己能夠得到所有人的喜愛,所以我們不斷在現實生活中,扮演那個自認為理想的角色。一旦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樣子,就會感到羞愧,認為自己不夠好。所以在我們面對到極大的壓力情境時,緊張的感覺就會油然而生,那是一個考驗的時刻―證明自己到底夠不夠好。

 

所以,「得失心」與其說是「想得到某個東西」,不如說是「想確定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我想會來得更貼切。「得」,指的是被愛的資格;「失」,代表的是不被愛的可能。而面對喜歡的對象也會有得失心的原因,則是因為:大部分有這個問題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喜歡的對象是「好的」,而自己只要配不上這個「好的」,就表示自己是「不好的」,「不好的」就是沒價值的、不值得被愛的,因此否定掉自己的價值。他們無法將「喜歡」視為純粹的喜好,畢竟在他們的世界裡,「好的」才能被喜歡,所以凡是他們喜歡的部分,都會被解釋為「好」。在有「好」作為比較的前提下,他們也會去檢視自己有哪些地方屬於「好的」,可以被人喜歡,有哪些地方屬於「不好的」,可能會造成別人的不喜歡。只要他們發現自己的「不好」,就會想要極力隱藏,所以在與喜歡的人相處時,會變得特別彆扭、緊張,也會想刻意營造出某種形象,或是刻意呈現自己認為有魅力的一面,導致對方覺得和他們相處很無聊、不自在、平面呆板,於是得到了他們不想要的結果。

 

要解決「喜歡的對象不喜歡自己」的根本方法,除了吸引的技術層面以外(請參閱《從左手到牽手》),心態面的穩固,靠的其實就是由內在建立自我的價值,也就是所謂的「自我價值內求」。

 

要做到這件事不容易,它是個人生課題,大部分的人其實不願意為了談場戀愛,而讓自己進入這麼艱辛的修煉之中。但這不僅是為了「談場戀愛」而已,它還攸關了人生的快樂與否。如果無法從內在建立自己的價值,那麼人生主導權將永遠握在他人手中―當我們得到別人的認同,就感到快樂;當遭受否定,就感到痛苦,甚至自我質疑。我們不可能確保別人看待自己的方式永遠是正面的,這表示我們終其一生都得戰戰兢兢的活著,時時刻刻追求完美與進步,否則就有可能失去被愛的資格。

 

我不知道對你來說這樣的生活如何,但我覺得很痛苦。如果我的一生都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忠實的為了自己活著,必須為了顧慮他人對我的看法,永遠都無法自由,對我來說,這樣的人生真的很沒意思。

 

如果你和我一樣,想過著自由並忠於自己的人生,那麼你可以參考下列的作法,它們會為你帶來一些幫助:首先你要知道,每當我們感到緊張害怕的時候,幾乎都不會是沒來由的。在緊張的同時,我們必定會看到一些影像、聽到一些聲音、想起一些畫面。這些看到聽到想到的東西,是構成我們緊張害怕的最大原因。

 

所以要克服害怕,第一步就是試著找出那些讓你緊張的、鞭策你的、攻擊你的聲音或畫面,具體的認出它們。如果它是聲音,仔細聽聽看,它都說了什麼?它對你說的話可能是「你就是不行」、「我早就知道你做不到」、「你好糟糕」、「沒有人會愛你」、「你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你不配活著」、「你要更努力,不然別人就會超越你」、「你要成熟獨立,不能讓人擔心」⋯⋯等等。仔細聽著這些話,把它寫下來,一句一句清楚的寫下來,然後去想:「這是誰告訴我的?」這些原本你認為是自己想法的話語,在你細想之後,有可能會發現,它們其實是你身邊的人曾經告訴過你的,例如你的父母、老師、朋友、喜歡過的對象,甚至是網路上的一篇文章。不論是誰說的,總之那不是你自己。發現這些聲音不是自己的,是很重要的一步。過去我們之所以會被這些聲音牽著鼻子走,是因為我們誤以為它們是自己。人很難跟自己吵架,或是辯駁自己的論點,這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好像精神分裂。所以只要你能認清那些聲音的源頭不是自己,你就能把它們視為一個你以外的對象,與它們拉出一段距離。只要有了距離,你就能選擇是否要遵從那些聲音的建議,還是要叫它們閉嘴。

 

 

我有一個學生,某次跟我說了他因為倉促,而下了一個不智的決定。我問他:「你在害怕什麼?是什麼東西逼得你不得不趕快行動?」他想了一下,跟我說:「當你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到我那時候的感覺。那時候我好像看到我媽,一手扠著腰,一手指著我的鼻子,對我說:『你看看你!每次都不早點把事情辦完,現在才要做,所以才會來不及!你就是這樣!就是不聽我的話,最後才會把事情搞砸!』當我一看到這個畫面,心裡就想:『我一定要證明我沒有錯,就算我現在才去處理這些事,我也可以憑著我的聰明才智把事情辦好,才不是像妳說的這樣!』所以我才這麼急,急著想證明我可以。」

 

如果他沒有停下來意識到,那個在催促他的聲音來自何處,他就會一直被無形的壓力跟腦內的聲音追趕,然後不斷的做出倉促的決定。但只要他意識到了,那個在追趕他的,是他腦子裡的母親,並不是他自己,那麼他就有機會讓自己在做決定以前踩煞車,好好想一下這是不是自己要的。所以你得搞清楚,那些在追趕著你、恐嚇著你的,究竟是什麼?沒有什麼比未知更恐怖了,只要你看清楚那藏在黑暗迷霧裡的聲音、畫面,和那個你所恐懼的,你就能鎮定下來,為自己做出選擇。

 

 

這個方法套用在感情裡,就是:當你能意識到那些告訴你你不夠好的、責罵你的、警告你的,到底是誰?你就能選擇是否要聽從他的指示,還是要跟他說聲:「謝謝你的提醒,但我想做出別的決定,而且我會為自己負責。」

 

 

當然,在建立自我價值的漫長旅途之中,我們仍然會遇到對象、仍然會想談戀愛,總不可能等到八十歲建立完成之後,才去找個伴吧?所以如果你在遇到對象時,功課還沒做完,還是容易受到影響,那麼你可以嘗試另一個簡單一點的概念,幫助你緩解焦慮感。

 

這個簡單的概念就是─把「好」替換成「我喜歡」。前面我們提到了「人們會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認為是『好』的。因為有『好』的概念存在,所以『不好』也就相對的出現。」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直接把「好壞」給抽掉,用「喜好」來代替,事情就會變得比較簡單。舉例來說,我討厭吃香菜,但我並不會因此覺得香菜不好,或是不喜歡吃香菜的自己很不好,因為香菜就是香菜,就是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跟它好不好一點關係都沒有。在這個概念下,「吃不吃香菜」變成了一種個人的喜好,而不是絕對的評價,也就不會有任何人,因為吃不吃香菜而感到受傷。

 

 

同理,你喜歡一個人是因為他的某些地方讓你喜歡,而不是因為他很「好」。「好」跟「喜歡」一樣都是主觀的,你認為好的,別人不見得覺得好,所以你覺得不好的,別人也同樣不見得覺得不好。既然好壞是如此的不絕對,那麼你只要把你喜歡對方的部分,視為你的喜好,就可以降低你對自己「不好」的恐懼,畢竟你也不知道對方是不是口味特殊,偏偏喜歡那些你覺得自己不好的地方。

 

把「好」替換成「喜歡」,是個簡單的作法,但它仍然很難跟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的信念抗衡。所以,它充其量只是個暫時應急的急救箱,對於長期的關係發展,幫助實在不大。「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絕對是步入交往關係前最大的問題,而自我價值則是最核心的原因,但每個人仍然各自的展現形式,有些人是指責,有些人是討好,有些人則是根本不敢喜歡別人。關於這些更細節上的分類,在後面的內容中會有更詳細的說明,但請你記得:「所有的歪曲的枝芽都是從樹幹上長出來的,你必須治好你的樹幹,才能確保枝芽好好的生長。」同理,所有的問題都來自你和自己的關係,也就是自我價值,不論你怎麼努力去處理表現形式上的問題,最終都得回過頭來與內在的自己相處,這才是長久之計。

 

本文出自《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時報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