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百貨 » 排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還是腸躁症?

排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還是腸躁症?

台北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正心說,要診斷腸躁症,最重要的是問病史和症狀表現,常見症狀包括︰

 

● 糞便中可能有黏液。

 

● 腹脹、腹痛,合併排便習慣改變,但排便後腹脹、腹痛症狀就會改善。

 

排便習慣改變可分為:

 

● 便秘型︰女性居多,每三、四天,甚至一週才排便一次。糞便較乾硬,解便時很費力,一粒一粒,量少,有解不乾淨的感覺。

 

● 腹瀉型︰男性居多,常在飯後想拉,嚴重時三餐飯後都想上;便意來得很急,急到來不及跑廁所。糞便很軟,糞便量或多或少。

 

● 交替型︰一陣子便秘,一陣子腹瀉,沒有一定規律。

 

這些症狀如果持續超過3個月、每個月超過3天,就可能是腸躁症。

 

除了了解症狀,也會做些基本檢查,如糞便潛血、照X光看大腸有無糞便堆積、抽血看有無貧血。

 

排便習慣改變讓人聯想到大腸癌的症狀。不過朱正心提醒,大腸癌通常還有體重減輕、血便、貧血、腹脹痛等症狀,如果再加上年齡超過50歲、有家族癌症病史、有腸道息肉、很少吃蔬果、很少運動、過重,確實提高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做大腸鏡,確定是不是癌變。如果腸躁症治療一段時間後不見改善,或合併發燒、解黑便,應做大腸鏡或相關檢查。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永發指出,腸躁症沒有明確的病因,所以也沒有明確的藥物,治療上以減輕症狀為目標,比如腹瀉型病人就開止瀉藥,便秘型的就用軟便劑或緩瀉劑,會腹痛就給減輕腸胃痙攣的藥,有脹氣就用消脹氣的藥,也可能用一些抗焦慮、鎮靜藥物幫助患者放鬆。

 

 

吃對了,腸子不作怪

 

為了減少腸道「鬧情緒」的頻率,患者得稍微忌口,包括:

 

(一)少吃刺激腸胃的食物:

 

過甜、過辣、過油的食物、濃茶及咖啡都不宜多吃。

 

(二)少吃易產氣的食物:

 

各種豆類、地瓜、芋頭、甘藍菜、包心菜、青椒、洋蔥、花椰菜、堅果、碳酸飲料。

 

(三)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糯米製品。

 

(四) 腹瀉型患者少吃高纖、有潤腸效果的食物及寒涼瓜果:

 

如筍、黑白木耳、秋葵、鳳梨、木瓜、火龍果、奇異果;反之便秘型患者可以多吃點這些食物。

 

原文

 

【延伸閱讀】

 

不要成為大腸癌盯上的6種人!

 

便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潤性食物、瀉性食物 改善便秘較有效

 

調好自律神經 7件事學會慢慢生活

 

胃痛、胃脹氣…遠離操勞胃!7大對策搞定你的「胃」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http://www.commonhealth.com.tw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