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百貨 » 台灣年輕人的浪漫指數破表

台灣年輕人的浪漫指數破表

我在新加坡有人力顧問與仲介的工作經歷,讓我完全理解到:快要畢業與剛出社會一到三年的年輕人,包括我在內,有多麼天真浪漫。

 

好工作和愛情一樣,需要經營和爭取

 

我曾在短短一個月內收過一百多封履歷表,基本都是簡短介紹自己在學校參與的社團活動,再來是就讀的大學與高中的名稱、在學時的打工經驗。畢業後的欄位狀況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寫幾個打工經驗充數,另一種則是一至兩三年的正職。這兩種人看似經驗不同,但前來星國找工作時,抱持的期望卻是相同的—「好工作」。而這「好」的定義是薪水要多到能存些錢,不可以太累或甚至感受到被壓榨,不能有合約綁住,如果能交通方便就更好了。

 

所以可想而知,大家常常第一句話就問:「艾兒莎,那你覺得這個工作好嗎?」或是再含蓄一點的,就會問:「那這份工作適合我嗎?」「世上真的有好的工作嗎?」這是我在大學畢業後也一直百思不解的問題,或者說,「好工作輪得到我嗎?」

 

有次我與一個大上市公司的科技業總經理聊天,他也是個工作狂人,闖蕩過許多國家,從小助理一路爬到現在這個位子。聽到我的問題,他說:「一定會有,但是請問你:誰不想要?當這世界上好幾百萬個人都要競爭那份工作時,你憑什麼?」他又補充:「還有,好的工作適合你嗎?如果不適合你,你又會說這是好的工作嗎?說穿了,好的工作就是要你自己努力創造,能帶給你成就、報酬與發展,且越來越寬廣的舞台。請問哪個雇主會把這個東西輕易拱手讓人,且還要順便發個薪水和獎金給你?別傻了年輕人!你還以為演瓊瑤嗎?愛上個富家子就能有錢又有愛?這個蠢問題跟『有沒有好的愛情』一樣,感情也是要經營與爭取的,天下才沒有白吃的午餐!」

 

他越講越過癮,最後說:「你們聽了太多成功故事,以為敢伸出雙手要,世界就要給你一個解答,或讓你有機會跳過中間的曲折,直接拿到一個好的結果?別笑死人了吧!」

 

聽完以後,我為自己問的問題感到羞愧。是否我們都太愛聽成功者的故事和美好結果,而忽視他們所經歷的一切坎坷與痛苦?說穿了,我們也不是不知道先苦後甘的道理,卻用碰碰運氣、可能會發生奇蹟的浪漫情懷,去包裝殘酷的現實罷了。

 

 

雖然我當時沒有回話,卻在回家時想了想,決定寫個訊息給那位總經理:「我很感謝你今天的分享,可是你口中的無知年輕人如我,有衝勁也有很大的夢想,對任何事物我都一直抱有熱情,對於夢想的追求也從未放棄過,所以認為你講的有些話,還是言之過重了。」本來很驕傲自己膽敢這樣做,但在他回覆我一個「空」字後,都沒有再理過我,我就當成他傳錯,沒再多想。

 

「熱情」與「態度」,用說的太空洞

 

如今我面試他人多次後,發現只要對方說「我很有熱情,我對這很有興趣,我的夢想是…… 」等諸如此類「正面與激勵人心」的用詞時,雇主總會冷靜與平淡地聽聽便罷,有天終於有個跨國大集團的資深HR對我說:「這份工作至少讓你學到不要再用這些空洞的形容詞了吧?」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自認為很珍貴的「熱情」與「態度」,不是用說的,而是要想辦法在面試時證明。雇主要聽的是,從你口中過去所感興趣的領域裡究竟賺了多少錢、做了多少事,或有過怎樣的成就,是可以去實際丈量的?而你口中的夢想,到底是你規畫好短中長期的計畫後會達成的目標,或只是你想像擁有的美好未來幻想?

 

以這樣的邏輯推算,就不難發現,為什麼台灣人的履歷都是先寫住家地址與個人資料,接著再寫學校實習經歷與社團幹部等特殊經歷,但這些經歷在人資眼裡根本不特別,因為每個人幾乎都有。而新加坡與外國人的大學畢業生履歷雖然也會寫這些,卻是以做了哪些特殊事件、號召了多少人與團體、實質做了什麼性質的慈善或理念倡導為主題,影響了多少人等,並分享從中發現了什麼體制與團隊上的問題,值得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記取教訓並改進。

 

我所觀察到的台灣人寫法跟我沒什麼兩樣,大概就是:大一進了×××社團,學習到很多;大二當了班代,內容是負責處理班上新書購買與導師的資訊傳播等……寫到工作資歷多半是:幾年到幾年做了廣告業務,工作內容是處理客戶要求事物、提供服務、開發新客戶。「艾兒莎,我當了五年人資,真的知道業務或工程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就算不知道,我也可以去 google,不用你在履歷上教我!」這就是一個我的新加坡好朋友在幫我檢查履歷時下的結論。

 

就算過了面試關卡,也會有更多問題,所以我還是會努力地從關懷角度出發,盡可能為求職者解釋,問問他們的目標與規畫,幫他們簡單分析,提供參考方向。有些人在台灣的工作偏向專業技術領域,公司福利與發展性都不錯,將來也有外派的機會,我認為這種人可以繼續在台累積資歷。而原本在台灣從事業務工作,就很適合到新加坡做類似工作,或是建築設計相關科系畢業,因為星國有更多機會接到來自各國的客戶與業務;另外金融從業人員來星國,一定可以看看不一樣的廣闊世面與體系;至於最多爭議的服務餐飲業,也強烈建議挑戰看看,畢竟這邊可以看到各國人種,服務到各式各樣的人,最重要的是,台灣人在星國的這個領域是有優勢的,我親眼見到的故事是,雇主們可都把一些我的台灣朋友升職得挺快,以便留住他們呢!

 

 

父母的課題:選擇放手

 

二○一三年媒體流行用「台勞」形容赴海外尋求工作機會的人,所以初入社會的新鮮人不僅茫然、搞不清楚狀況,更沒有完整的資訊,這讓七、八成的父母都反對說:「反正不要去當台勞就對了!」終致秒殺我所費的唇舌。當然,有些人還是決定走出來了。我認識十幾個求職者,當時我幫他們與雇主面試媒合,現在都過得很好,也很滿意在星國的小小成就。我想,這是因為他們當時能為了自己相信的事義無反顧。

 

我遇過幾次面試者卻步的理由是「父母反對」,當進一步詢問父母說些什麼,他們就會說:「我媽說,現在的工作已經很好了,新加坡又沒有好的工作,幹嘛去受苦當台勞?」父母對孩子說出這些話時,完全證明了外國人眼裡的亞洲媽寶文化的存在,這樣下去,我們還需要繼續談競爭力嗎?

 

我沒有資格批評每個人的家庭背景與教育方式,但當父母為了自己安心而不想讓孩子試著獨立與探索,孩子就只能活在泡沫般美好卻不真實的生活中,無法自己去經歷人生中的一些錯誤選擇。這麼不希望孩子受傷難過,不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浪漫情懷嗎?記得我的大學教授曾說:「只有少數幸運的人,在小的時候就確定自己要往哪走,而我們不曉得,不是因為笨,是因為還不知道而已。所以不要慌張,你只需要多點勇氣,努力往前走。走錯路就畫個××,下次不要再往這裡走即可。不要害怕,因為永遠會試到一條屬於你的路。」

 

在我選擇來新加坡時,我媽其實也非常不諒解,我們還因此大吵、冷戰多次。到現在,她對我的工作與生活沒有太多干涉,而是跟我說,她理解自己現在的課題是學會放手,因為現在不放,以後也沒辦法牽著一輩子。

 

我們都可以理解父母的愛與擔憂,但就像威爾史密斯演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有段與兒子的對話,在他跟兒子說了種種原因,叫兒子不要妄想長大打籃球後,他馬上道歉:「對不起我錯了,我希望你記住,千萬不要讓任何人跟你說你做不到,甚至是我,因為你要什麼,就要勇敢自己去爭取。」

 

有太多人至今還會私訊問我:因為出國與家人的關係鬧僵,該怎麼辦?也有人很難過家人不支持。但有的時候,當我們努力到一定程度,父母也會理解,從反對轉而支持,不論最後他們有沒有改變,只要我們相信自己做的正確,別人怎麼想又有什麼關係?

 

本文出自《出去闖!擁抱世界級夢想》方智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