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百貨 » 外國人終究難成自已人

外國人終究難成自已人

文/Fion

 

在韓國職場打拚,外國人的身分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像是前段提到的「老外許可證」,當你遇到不喜歡也不想習慣的韓國職場文化時,可以用「我們國家沒有這個習慣耶……」來稍微閃避。如果韓文有時候聽不懂,對方也會多一點理解心。但韓國人對外國人的理解心並不是長期的,像雅琪和中國同事在年薪協商的時候,就總是遇到「韓文不夠好」的狀況。

 

她的公司在員工就職滿一年之前,會開始做個人考績評比和加薪比例協商。主管針對員工的整體適性(出缺勤、團隊合作、忠誠度等)以及業務評價 (工作成效、業績等)考核。員工自評、主管考核後,接著是個人約談,檢討過去一年的優缺點、需要改進的部分、未來的期待等。

 

「妳的韓文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形容詞比較單調,可以再多一點。」組長在個人面談時對她說:「像中國同事A,韓文也很好,就是連接詞用得比較不順暢。」

 

明明是要做工作表現的考核,怎麼卻成為韓文能力的評比?組長也知道,有點不好意思的對雅琪說︰「你們是外國人,大家難免會特別注意你們的韓文能力。」

 

在三星工作八年的家瑩,也已經享受不到外國人身分的紅利。「工作時要用到中文、英文、韓文,寫報告或打電話時,有哪句韓文不小心用錯了,就會被酸『怎麼這個也會錯?』」身為組長的家瑩抱怨︰「現在韓國人根本沒把我當外國人看啊,他們是用韓國人的標準來要求我的韓文。」

 

除此之外,還有身為外國人在職場看不見的透明隔閡。

 

「明明是我們外國職員在幫韓國品牌操作海外廣告,但如果要跟品牌做簡報,就會換成韓國同事上場。」雅琪頗為不滿︰「像有次中國廣告出問題,朝鮮族同事想親自跟客戶解釋來龍去脈,卻被組長擋了下來,派韓國同事去開會。」

 

公司認為,讓韓國人跟韓國人去談比較方便有效率,對外籍員工來說卻有種被當成傭兵、工具人的感受。想獲得跟韓國員工一模一樣的評比標準、升遷速度,得比韓國人更拚才行。

 

「公司根本沒有把我們當成自己人。」雅琪覺得有點委屈。

 

在越南臺商企業工作過的我卻有不同想法。幾年前,我被外派到胡志明市,全公司裡裡外外大約一千名員工,我和同期同事卻在進公司第一天就被帶去和總經理打招呼,和副總吃晚餐,之後還三不五時要和董事長同桌宴請客人。而那些場合,卻從來沒有越籍同事現身。我才二十七歲,職稱只是專員,爸媽也都是普通人,憑什麼我可以和公司的高管階層同進同出?

 

只因為我來自臺灣,我是臺灣人,所以我可以直接跳級,被視為儲備幹部來培育,和我年紀相仿、差不多學歷背景的越南同事卻很難獲得同樣的待遇。別以為這只是亞洲文化的企業特色,我在越南所遇到的歐美企業高層,九成都是操著流利英文的西方面孔。這難以分類為歧視或歸咎於誰,就只是許多企業習以為常的做法。

 

身為一個外國人,要成為韓國公司的「自己人」,必須花更多時間和精力證明自己:證明能力、證明潛力、證明忠誠度,有時並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有成果,還包含各種複雜的因素,包括產業環境、自身的專業度,甚至運氣和機緣。

 

在韓國職場、韓國企業,我們永遠是外國人,這不是什麼「韓國人排外」的證據,而是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會遇到的現象。而韓國企業會雇用臺灣人,也是因為他們需要某些在韓國員工身上找不到的特質。同與不同,理解對方的不理解,我想是不管在哪一國職場都能長久走下去的心法。

 

本文出自《她們的韓國夢:打工度假的美好與幻滅》時報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