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百貨 » 與其「寬敞而不便」,寧可選擇「狹小而便利」

與其「寬敞而不便」,寧可選擇「狹小而便利」

文/ 加藤郷子

 

讓環境為生活增添樂趣的公寓正是首選

鈴木一家買下租了將近十五年的公寓。決定買房子的時候,大兒子十四歲、二兒子十歲、三兒子六歲。照常理來說,不到二十坪的空間住兩到三人,已經讓很多人覺得有些侷促,鈴木家卻有三個小孩,而且還是處於成長期的三個男孩。重要的是,鈴木買的公寓只有十六坪出頭。若要購屋,應該改買室內空間更大的公寓或透天厝,鈴木卻刻意選擇住在小房子裡。她之所以做這個決定,是因為她有堅強的意志,加上各種因素考量,自然而然有了這樣的結果。

 

「我先生從學生時期就一直住在這個地區,我則是結婚後一直住在這裡。我們在這裡有許多朋友和美好回憶,不想離開,加上房子的價格在我們可以負擔的範圍內,所以決定買下來。我和先生都來自鄉下,從小就住在有著廣闊土地的大房子裡,絲毫不覺得花六千萬日圓在畸零地蓋一棟鉛筆屋有任何意義……我不將房子視為資產,而是當成方便在東京居住的工具。」

 

鈴木有些住在附近的朋友在小孩長大後,選擇搬到其他地區,住在更大的房子裡。但對鈴木來說,現在居住的地區教育環境良好,孩子們熱愛的擊劍練習場也在附近。公車站牌就在家門口,公寓裡還有醫院,這裡有許多比大房子更吸引人的優點。「我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小孩,對我來說時間很珍貴,與其選擇『寬敞而不便』,我寧可要『狹小而便利』。我覺得現在住的公寓讓周遭環境成為我的夥伴,實現我想要的生活。」

 

往後孩子會愈來愈大,難道不擔心空間不夠用?

 

「我相信會有辦法解決的。事實上,所有家人同一時間待在家裡的時間並不長。如果用都市的眼光來看我的娘家,我的娘家大概有十房一室一廳廚那麼大。小時候確實有許多人住在那裡,但現在只有我媽媽一個人住。看到娘家的例子,讓我不禁思考以家人最多、需求最大的時期為基準考量房子大小,是不是正確的做法?我和先生都是在十八歲時離家生活,孩子們有一天也會離開,所以我認為打造一個孩子們十八歲之後就想獨立生活的家才是最好的決定。」

鈴木的娘家在宮城縣氣仙沼市,由於此處在東日本大地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災害,這也是她選擇小房子的原因之一。「只要有最低限度的必需品和空間,讓全家人聚在一起就夠了,我認為這就是幸福,這個想法深深影響我做的決定。」

 

 

餐廳打造得很簡潔,利用客廳的一整面牆收納各式物品,包括電視、書籍、CD 等全都收在此處。書籍容易愈買愈多,因此放不下的書就賣給二手書店。

 

只要注重多用途、多功能

就能有效運用小房子的空間

 

翻修前鈴木一家就在這個十六坪的空間中生活,隨著小孩成長,家裡東西愈來愈多。從以前開始,鈴木一家就必須與家中物品爭地,找出和平相處之道。由於這個緣故,也讓鈴木培養出巧妙運用空間的技巧。其中之一就是所有空間和物品都必須發揮多重功能,極力減少單一用途的區域與物品,有效運用室內空間。事實上,整個翻修設計也產生不少多用途巧思,鋪著榻榻米的空間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裡可以取代沙發,讓人或躺或臥,放鬆身心,也能變成臥室。當然,也是全家人相聚的客廳。

 

玄關也是最好的例子。玄關處留一塊不鋪地板的水泥地,將這個區域做大一點,放上鈴木的工作桌,即可兼工作區使用。下雨天也能用來晾衣服。

餐桌也是同樣的道理。既是餐桌,也是孩子們唸書的地方,更是鈴木的另一個工作桌。

 

可以摺疊的推車也具有多重用途,有時放在工作區,需要時推至廚房,當輔助桌使用。推到盥洗室還能當摺衣台,摺好衣服後,即可將衣服運往收納場所。

 

盡可能不讓空間只有單一用途,不購買只有單一用途的物品。對於住在小房子裡的人而言,充分發揮空間與物品的功能是最有用的創意。

 

本文出自《選擇住在小房子:小卻剛剛好,實踐簡單、自在、滿足的生活,我的小屋快樂哲學》采實文化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