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百貨 » 集合住宅的孤僻

集合住宅的孤僻

圖/Haseki Building Group


前幾天去看展,是六本木森美術館慶祝開館十五週年所舉辦的紀念展,主題為《建築的日本展》。以日本建築師為主軸,挑出這片土地上不僅傳承著日本古典精神,同時又能創造出新概念的建築作品。許多讓我讚嘆的絕美建築,散落在日本各地。我邊看邊忙著列下清單,本來以為已經去過的許多城市,下次跳過不去也可以的,現在又有了再訪的新動機。


我不是建築迷,但卻是個空間迷。比起研究建築的專業知識或設計師的風格與意念,我更著迷的是「一個人走進另一個人所打造的空間」時,藉由環境中的動線和視野,在空氣中間接地達成彼此互動的感覺。




逛完展,我再次確定,我喜歡建築師妹島和世的作品,勝過安藤忠雄。展示中有一個妹島和世設計的案例,是我過去沒注意到的,地點位於京都北部的「Nishinoyama House」。在郊區閑靜的住宅區一片土地上,蓋了十戶分租的「集合住宅」(公寓)。這十戶外觀簡潔俐落的住家,各自都是獨棟的透天厝,但屋簷卻從不同的方向巧妙地交疊,遠遠看來,便形成了同一個社區的一致感。


屋簷下除了自家以外,還創造出不少交集的公共空間。公共空間帶來居民互動,是這幢集合住宅的特質。介紹文中不斷強調這一點,認為是建築空間帶來的人際交流,但是我仔細想了想,結論是這幢建築漂亮是漂亮,但我不會真的想住進去。原因正是它的特點,居民的互動性。總覺得會有很多麻煩的交際。


 

這種日本小社區裡的公共空間,令我想起前陣子回頭追看的日劇《鄰家月更圓》。主角是深田恭子和松山研一,他們和另外三戶人家,一起住在類似這樣的集合住宅中,形成了彼此互動極高的小社群。戲裡演著他們有很多良性的互動,不過現實生活中,我想是很難的。畢竟在日本社會保持距離的相敬如賓,才是最得體的對待。


非常在意隱私權的日本人,明明不喜歡跟別人過度分享家裡的事,但偏偏住在這種環境中,猜想應該也是會有很多矛盾的時候吧?成天不得不做出形式上的「守望相助」,然後同時又得處處擔心不要帶給別人困擾,光是想,就覺得累。


我住過兩間都有電梯的公寓大樓,發現日本人有個非常特殊的習性,那就是原來不少人,會有不想跟其他人一起共乘電梯的怪僻。


比方說,看見正好有人進電梯時,其實是來得及一起進去的,卻寧願搭下一班。我問過一些日本朋友,他們不否認,而且還說,甚至有時候正要從家裡出門時,在玄關一聽到有其他住戶也打開大門的聲音時,就決定晚幾分鐘後再出門。如果公寓樓層不高,有些人也會避免一起等電梯的尷尬。看見其他人正在等電梯時,就會決定走樓梯下去。


到底有多孤僻呢?我雖然不想跟鄰居有過多往來,但還不至於到這種程度。什麼是孤僻的定義,我想我是住進有電梯的日本公寓時,才總算真正地認識。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