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百貨 » 震災大效應:優質國民,劣質內閣

震災大效應:優質國民,劣質內閣

文/劉黎兒

日本在三一一發生芮氏規模九級的大地震之後,由於是這樣大規模的災難首次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先進國家,從鏡頭前大家看到日本的表現,雖然為日本悲痛,卻也為日本井然有序的應對而讚嘆不已。許多世人首次了解,原來日本在平時就有如此周密的地震、海嘯對策,而且有對應災難的各種聯絡系統;國民在歷經如此巨大的災變之後,居然能忍住悲痛,沒有呼天搶地的嚎哭,沈著面對,展現臨危不亂的崇高素質,而敬業、熱誠的援救、復舊作業也贏得欽佩。

但在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有許多失策及慌亂,正好可以作為各國的反面借鏡。

防災訓練周密,東京市民鎮定避難

地震發生當天,我在距離新宿不遠的中野車站旁的一處書店暨購物中心,雖然東京的情形沒有那麼嚴重,但也是從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在辦公大樓裡工作的人員馬上不慌不亂地走樓梯下樓,而不利用電梯;隨後購物中心便以廣播請各部門負責安全的員工回報管轄區域內人與物的損傷狀況——所謂負責安全的都是普通店員,但此時皆動員起來清點確認。各處列車都隨即靠站,並請客人下車,檢點車、軌狀態,原本人潮擁擠的車站也在乘客合作下,迅速無聲地完成撤離,瞬間化為空城。此時東京各處街道上湧滿了人,但表情從容,拿出手機確認家人安否。

回到家裡,平常下午五點會播放音樂提醒已到傍晚的「町內會」社區放送系統,也展開各種有關安全確認的廣播,並且播放區公所的相關餘震警報,請居民協助附近的獨居老人在必要時避難等。町內會平時就有互相傳遞、聯繫的傳言板,即使在大都會裡也建立最低限度的守望相助,發生災難時就非常管用。普通家庭也備有防災包,家族間約定萬一發生天災時,應盡量在指定的○○避難,並以該處為最後相會地點等。小學生的座位之下必備有防止頭部遭墜落物擊傷的防災頭巾,防災訓練從平時就不斷進行。

三一一當天因為東京地鐵、JR都停擺,交通完全痲痹,在東京工作的人有家歸不得,各處公車或計程車呼叫站都有人排隊排十個小時以上,即使內心非常不安,但還是規矩地排隊。許多電車站內各有上千人安靜地排隊等電車恢復行駛,而知道無望之後,日本政府、東京都和各大學都決定開放校舍以及相關設施,給有家歸不得的人進去避寒過夜,而且迅速發給毛毯等。原來日本的許多大學,尤其是有學運經驗的大學如東京大學,特別不喜歡讓公權力使喚,但遇到這樣的天災,不僅是公立大學,私立大學如早稻田大學、立教大學、青山大學等也開放讓「歸宅難民」休息。其他各處公路上的車輛,也都隨著道路封鎖的解除而依序開始行駛,沒有插隊、偷跑的。

海嘯災民互助,物資救援迅速到位

這次地震後海嘯隨即而來,即使東北太平洋岸地區是著名的鋸齒狀ria coast(岬灣海岸)地形,很容易匯集海嘯而且使其集中並升高高度,因此原本就有全球最嚴密的防範海嘯系統,然而在海嘯來襲之際,地方的消防隊或區公所職員也還是邊逃生、邊喊話、邊疏導,但大部分都逃生不及,幾個市町村都是全滅,市公所也遭吞沒。像下落不明人數超過一萬人的南三條町,町長就眼見許多協助居民逃生的年輕職員相繼被捲入浪裡。東北這些鄉鎮都有充分的海嘯警報設施,但即使警報大鳴,沒幾分鐘海嘯就狂襲而來,作用有限。

日本在世界各國中對防震、防嘯最有研究的,「海嘯」的英語「TSUNAMI」就是源自日文;除了防波堤和警報系統,阪神大地震之後,日本也提高建築物的耐震標準,要求嚴格,但有的建築雖然躲過地震,卻躲不過海嘯把房子連根拔起。在各災區停水停電的狀態下,地方政府以及急救單位如消防隊、警方等,迅速開設了兩千多處中小學、體育館、社區中心等作為避難所,收容了四十五萬人以上。

NTT等電訊公司瞬間便決定通話優先順序,開放公共電話免費使用,並且開設確認安全以及尋人或報平安的專線一一七,各種求助專線、專設網頁,包括讓受災外國人也能利用的專線,都在幾小時內迅速建立。各避難中心也張貼了避難者基本資料,讓許多人很快就能找到家屬親人。

各處避難所即使條件再差,難民們都會共同分享物資,在領取食物、飲水時好好排隊,有力氣的人也會協助其他老弱避難者。或是像宮城縣有些避難所從十四日起提供手機充電站,要排好幾個小時才能充電十分鐘,但所有人都毫無怨言地排隊充電,分享資源時也不會有人想多領一份等。各處避難所即使水、電都有問題,或廁所不足,但都維持高度整潔,看不到垃圾。

在災區如氣仙沼的飯店「望洋」則把所有房間開放給災民避難,也有人提供民宿、溫泉等讓災民使用,或做了大量飯糰送到避難所。許多災區的超市、便利商店都扮演義務的供貨中心,協助發放支援物資,也有許多輸送公司在此時調度相當人力、車力參加救援行列。許多地方自治體如茨城縣,也幫忙收容福島核電事故避難災民一萬五千人,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則馬上撥出一百億日圓以及救援隊、簡易住宅等,魄力不輸給中央政府。

日本政府派出的救援人員如警察、自衛隊,不需要投入任何一個人力來維持治安,這也是其他國家在遭遇如此天災時鮮見的狀況。每一分人力都很落實地投入救援、復舊,警察、消防人員也非常敬業,至今已經有五十人以上殉職,專業工作人員如東電員工等,也有十幾人為復舊或搶救核電而犧牲。

最值得一提的是,不管NHK或民間電視台,在播報災情新聞時聲調都力求平靜,沒有尖叫或煽情的語氣,慘不忍睹的災情是不需要誇張報導的。電視鏡頭也鮮見不由分說地直攝罹難家屬慟哭,或硬要訪問已經悲痛不堪的災民,所有報導都是以把災害降至最低,而以救援、防止二次災害或餘震災害為最大目標,這樣的媒體也是營造整個災後沈著氣氛的重要功臣。而且為了多提供震災資訊,各台採取非常體制,二十四小時播出相關消息,NHK連大河連續劇等都停播,民間台也都自動不播出廣告,單單三月十二、十三日這個週末,每家損失的廣告收益約五0十億日圓,直到十四日才陸續插入少量廣告,損失慘重,但對整個日本而言是值得的。

內閣反應遲鈍,核災引發高度不安

這次災害對策層峰的民主黨菅內閣,則顯得十分昏庸無能。菅直人只想利用地震延長政權的壽命,沒有真正承擔起總指揮官的責任,連帶讓各省廳的大臣、官員等也都手足無措,每項對策都慢了好幾拍。例如出動自衛隊救災,一直都沒下決斷,第一天只要求出動八千人,十二日增為兩萬人,再追加為五萬人,最後才派出十萬人,等到真正抵達災區已是第四天了。而且增派救災人員一事,首相官邸事前也沒和自衛省協商,只是任意說聲「能派的就派」,派遣計畫一改再改,幸好防衛省原本就有國內外救災經驗,在首相指示之前就已經先派機偵查災區,比日本政府或媒體都更早掌握東北全滅狀態,各界都對菅內閣的救災遲鈍反應非常驚訝。

尤其慘重的是福島核電廠事故,菅內閣在十一日地震海嘯發生後,即使美國等外國一再呼籲要注意核電緊急發電系統無法運作的嚴重問題,美軍甚至表示願意幫忙輸送冷卻水,但菅內閣一直沒有把此事列為第一優先處理,還粉飾實態,維持核電一貫的黑箱作業,慢了二十四小時對應,一再錯過處理的黃金時段。直到福島核一廠一號機發生氫爆的十三日當天上午,才出動自衛隊特殊防護部隊參與給水冷卻等作業。

而且在福島核一廠一號機十二日爆炸時,究竟圍阻體是否爆破,日本政府拖了五個小時都沒有說明,只是把附近居民的避難範圍從半徑十公里擴大為二十公里,將日本國民和世界的不安都提升到最高點;直到十三日三號機、十四日二號機發生類似事故,官房長官枝野率先坦承可能也將發生如十一日的氫爆,才算是積極說明。一九七○年發生美國三哩島核電事故時,爐心熔毀而有輻射能外漏,但建物本身沒爆破,州政府未做詳細說明,便要求半徑八公里之內的孕婦、幼兒避難,謠言四起,就造成不安的居民爭先恐後避難的大混亂狀態。

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優先對應,日本有好幾處原子爐的氫爆還會持續,造成歷史性的核電災難。而且顯然日本國內或歐美各國起初都認為,日本的核災無法停留在四級核電災難的評價,可能升到五或六級,不會變成車諾比般的七級就算很幸運了;但不幸的是到了四月十二日,日本終於承認早已升到七級了。
這一切都不像是核電先進國日本所該發生的,雖然東京電力一再表示是因為海嘯把緊急柴油發電機沖壞了,但許多專家指出,其實海嘯發生之後也還能運轉,或許是緊急系統本身有問題。因為核電世界是相當閉鎖排外的世界,無法共有資訊而集思廣益,造成系統盲點,雖然核電人員拚命搶救,為此也有員工罹難或被曝,但發生的問題已經超乎他們所能想像、對應,直至四月中旬都未能真正脫出危機。

草率停駛電車,反而引發首都混亂

最讓日本經濟致命的是,菅內閣完全聽任東京電力擺布,而在尚未周知的情況下實施所謂的「計畫停電」,造成首都大混亂,讓日本社會、經濟等陷入痲痹,快要癱瘓。例如最愚蠢的就是限制有如生命線的電車運轉,減少到三成、五成以下,要求大家盡量不要上班、上學,等於是扼殺此時想力求復興的日本經濟活力。這時應該採取的是發布限電政令,要求暫停使用最耗電的自動販賣機,或是限制便利商店的營業時間以及霓虹燈、招牌的點燈時間;限制電車行駛,等於是延後日本復甦振作的時間,許多工廠也因此無法恢復作業,讓首都東京陷入恐慌狀態。

萬幸的是,國民即使在這樣不合理的停電計畫下依然忍受,很規矩地排隊等著搭乘數量嚴重不足的電車,也這樣過了幾個禮拜。因為大家努力省電,加上日本的電力其實是充分的,才算解除了電力不足的警報,日本人的優良素質遭無能政府賤用,幸好國際的讚賞為他們討回部分的公道!

 

本文摘自《日本現在進行式》/時報出版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