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百貨 » 捨棄「公主」式期待,婚姻更美滿

捨棄「公主」式期待,婚姻更美滿

也許我們都被媒體或偶像劇提供的樣本與現成公式蒙蔽了。一般人對兩性關係的刻板發展模式是:相遇、追求、陷入熱戀、結婚。而這種模式的假設是,關係的最後階段或終極目標就是結婚,好像兩人之間任何的衝突、不合、看對方不順眼的地方都會在最終的結婚階段得到化解。不只是迪士尼的卡通這樣演(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就連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影集,最後的結局往往也是讓主角以結婚收尾。

美國兩性關係作家雪兒.保羅(Sheryl Paul)在《哈芬頓郵報》部落格中指出,這會給人一種錯誤的假象:好像當你要結婚時,你和另一半的關係應該是處於最佳狀態。一般人都以為在訂婚後到結婚之間應該是新人最甜蜜的時期。若在此時回想起前男/女友的種種,也許是對關係有疑慮,還沒「真正準備好」要結婚。另一個大家較少注意到的迷思則是:結婚當天,兩人的愛情與信念應是處於巔峰狀態。

但就像所有的英雄旅程,婚姻會、也必然要隨著時間進化。多數人都是在滿懷希望、真誠與承諾的狀態下步入婚姻。不管之前對彼此的觀察期有多長,對跟這跟人結婚多有把握,兩人最終的結果如何,仍是未知數。

明明知道是未知數,大家還是很想在一開始就知道答案、看到成果。婚後我們馬上就期待伴侶應該對我們的喜好需求瞭若指掌,認為他們應該滿足我們的需求。但如果你用跟這個人相處50或60年後的認知相比,多數人步入婚姻時,其實對另一半幾乎是一無所知的。人很複雜,其實要透過長期相處,一起經歷共同承擔家計與生活瑣事的研磨,乃至人生起伏、育兒的酸甜苦,我們才會在跌跌撞撞中一點一滴的窺見對方的思想、情感和心意(而且還不一定能夠同理或理解)。

雪兒.保羅認為婚姻是一個不斷在變化、進行、有新進度的工程,起訖時間是從說我願意的那天開始,直到兩人無法再共處的最後。如果兩人都能放下「我一定是跟全世界最棒、最好的人結婚」這種潛藏壓迫且容易導致挫折與失望的想法,是不是能在比較放鬆的狀態下去看見對方真實的樣貌?如果一開始就抱持著一切都是從「完美」開始的想法,那新婚前幾年光是為了維持那種完美,不容許有任何瑕疵出現,婚姻本身就會陷入了無法呼吸近乎窒息的狀態,兩人發展不出自然、合拍的節奏,也就無法更加了解彼此。

不只是我們給自己壓力,整個社會的氛圍也是以大家從沒質疑過的那套公式為中心。大家都以為:準新娘應該是處於她「這一生中最開心」的狀態;準新郎可以揮別單身模式,馬上進入婚姻模式狀態;剛訂完婚的準新人應該是百分之百認定彼此,對彼此的關係堅信不疑……等。這樣的認知其實是把結婚看做是兩人關係的「總結」,而不是開始。婚姻,說穿了,其實是一個「接受的旅程」。雖然多數人都是在抱持「我完全接受另一半的一切」這種信念下步上紅毯,實際上卻很少人能真正做到。是我們「不合理的完美期待」,讓我們在面對新婚磨合期時無可避免的大小挑戰時,遇到阻礙。

面對婚姻生活帶來的轉變,如何「順利」讓自己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中心思想脫離不了「放下執著」或「轉念」,也就是:不給自己壓力,不要有不合理的期待,不要執意追求心中的完美,不要堅持要活得跟過去一樣(好比堅持自己原有的習慣與生活方式),不要被「不是應該如何如何」這樣的想法纏住,也不要非得努力把自己和另一半的關係捏塑成你欽羨嚮往的某個典範。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


◎延伸閱讀:

婚姻要幸福,切忌碎碎唸

對岳父母好,婚姻更美滿

該不該有紅粉知己或青衫之交?

結婚愈久,吃飯愈安靜

女人到底要什麼?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