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lose this search box.
Home » 淘百貨 » 紅薑黃素讓您跟疲勞說掰掰

紅薑黃素讓您跟疲勞說掰掰

曾在社群網站(Face Book)看到一漫畫畫得好可愛,上班族一週七天不同心情壓力表現從週一 一副快死掉的模樣,到週三終於臉部表情有點開朗,週五的表情因為知道明天就可以逃離上班壓力,充滿熱血有盼望的樣子…真的令人從心裡莞爾。

過重工作壓力造成的疲勞,在台灣幾乎是每個人心裡的感受:全身無法言喻的痠痛、喘不過氣來;雖然疲勞原因百百種,不只是工作壓力,還包括來自家人、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大自然環境污染與輻射傷害、感冒服用藥物等造成身體的壓力,還有幾乎每個人都有的熬夜等,都會造成體內自由基增多,產生疲勞感,造成老化。

但到底要發生怎樣的程度,才代表我們不得不正視它,代表身體開始發出警訊,也代表身邊所愛的家人朋友的抱怨愛唸,不是小事。我們來看看下面醫界整理的定義”慢性疲勞症候群”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疲勞診斷標準如下:

必要條件

◎持續六個月以上之疲倦感

◎無法因臥床休息而緩解

◎日常生活可能受影響,並減少百分之五十以上之活動

◎必須排除掉其它慢性疾病所引起之疲倦(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各種感染症、精神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或毒物成癮、濫用或藥物副作用等)

症狀

◎低度發燒感

◎喉嚨痛

◎頸部或腋下疼痛性淋巴腺腫

◎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無力

◎肌肉痠痛

◎從事過去可以勝任的活動會產生持續二十四小時以上之全身疲倦感

◎廣泛性頭痛

◎遊走性的非發炎性關節痛

◎出現精神或神經症狀(如畏光、暫時性視盲、健忘、躁動不安、思考力衰退、無法集中精神、憂鬱等)

徵象

◎低度發燒(口溫37.5~38.5度或肛溫37.8~38.8度)

◎非化膿性咽炎

◎頸部或腋下疼痛性淋巴腺腫(直徑小於二公分)

※需有必要條件加上八項症狀,或是加上六項症狀及二個徵象即可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看完這些症狀,相信每個人幾乎一週都會發生1-2次,而一般症狀醫生門診建議不外乎早點睡、壓力調適減少、營養均衡、減少自由基產生、記得喝水等,先從日常生活作息開始調整,偏偏現代人生活要他(她)不超過半夜12點睡覺,還真的不容易做到。而肝好人生就是彩色的,熬夜對肝臟的傷害,除了晚上是肝臟主要運作代謝時間外,包括醫學研究顯示:人類站著時,肝臟血流量比躺著時減少三成,運動時的肝臟血液流量又比躺著時減少五成到八成。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真的罹患肝病患者,醫師會要對方多休息,用意在臥床可以使肝臟血流量增加,有助於恢復肝臟健康。人體生長和活動時,身體內會自然產生各種化學變化,這種化學變化需要 ”酵素”,人體的酵素約有兩千種,肝臟就能產生其中的一千種。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肝臟被形容成人體最大的解毒工廠,在這重達一公斤半的器官,完成五百種以上的化學反應,遠超過任何化工廠的速度和效率。另外,也許有的姊妹們,沒有熬夜的情況,但就如前面所言,各種生活壓力、緊張、憤怒等情緒與大環境的空氣汙染、天氣高溫輻射也會無法避免的造成自由基增加,讓姊妹們的肝臟辛苦多了些。

接著,我們就要說為什麼紅薑黃素對疲勞也有改善的效果:除了近百年來有超過 1700 篇相關的科學論文發表,屬於多酚類化合物的薑黃素,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心血管保護等作用。間接改善慢性疲勞的發生前期因素 而且可促進穀胱甘肽硫轉化酶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的活性,GST 是肝臟內活性最高的解毒酵素之一,因此具有保肝能力。另外,大鼠試驗中發現,在飲食中添加類薑黃素可增加肝乙醯輔酶A (acyl-Co A) 活性以及預防高油脂飲食的油脂在脂肪組織及肝臟的累積。

另外,薑黃素對 β 類澱粉蛋白引發的神經毒性具有保護能力;而且會抑制β類澱粉蛋白聚合形成類澱粉斑塊,因此推論薑黃能預防阿茲海默症所造成的老人痴呆症狀。除此之外,還具有活血功能,對腦血循環有幫助,也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和抑制發炎的作用。還有許多關鍵中的關鍵,是日本產地各類醫學臨床研究報告,足以從各方面根本來達到改善疲勞感。

最後還是希望眾姊妹們能從根本生活、飲食習慣等來愛惜自己的身體,用正確方式愛自己,甚至學習不要太ㄍㄧㄥ、 不一定要達到完美,畢竟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學習盡力之後放手交託,才能真正閃閃動人,這樣認真的生活態度,也才符合成為姊妹淘寵愛女人的精神囉。

科學家以動物實驗發現薑黃素有助於改善氧化壓力下慢性疲勞症候群

出處:Curcumin, a polyphenolic antioxidant, attenuate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murine water immersion stress model.

Gupta A, Vij G, Sharma S, Tirkey N, Rishi P, Chopra K.

Immunobiology. 2009;214(1):33-9. doi: 10.1016/j.imbio.2008.04.003. Epub 2008 Jun 17

認識更多薑黃素

也許你會感興趣
FOLLOW US
本週精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