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截自《旅行的意義》MV 我想夏天與秋天的確是旅行的好季節,可以結伴或獨行。關於旅行,人們因為各自的原因而選擇不同目的地。陳綺貞這首〈旅行的意義〉應該是很多人提起旅行會想到的歌,也讓人猜測,旅行
圖/姊妹淘、誠品畫廊 喜愛藝術作品的人,相信對於常玉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常玉,是接受西方現代藝術洗禮的華人藝術家之一,融合了法式浪漫及中式文人氣息的作品,個人風格鮮明且特別迷人。 這次
圖/細看常玉 2017年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精彩的表達出藝術家晚年對於生命與當下的思考。展覽期慕名而來的人潮洶湧,擦肩接踵從畫作前瀏覽而過。在瀏覽中忽略而去的是
文/姚謙 我們對父親的印象,永遠都會以孩子的眼光來架構。然而隨著時間的經過,我們慢慢地看清楚,我們心中父親的形象許多來自於傳統的期待,哪怕多少經歷了現實的衝突和調整。 我非常喜歡李安的
文/姚謙 很多時候,當我閱讀別人的作品,依稀可以感受到他的 思考,而一個人的思考也會反映出他成長的地方、居住 的城市、吃過的食物和聽過的音樂—如此抽象地感覺 著、也被感染著,多像一次旅行。
二○一一年年底,金馬影后李心潔在台北耿畫廊舉辦首場個展「吟」,從演員、歌手跨界藝術,心潔的多才多藝令眾人驚豔,而她的好人緣,也讓個展人氣十足。 在好朋友眼中,心潔的純真和永遠充滿好奇心的一雙大
我們收過許多也送過別人許多禮物,禮物的挑選是一種人間的感情藝術,是兩個生命之間互動的小藝術。在許多禮物的贈送和接收的經驗裡,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甚至改變了彼此生命的一些軌跡。當然我這麼說似乎有點誇張,
三年前,阿哲找我為他的書寫序,當時認為找我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乘機會我也該好好檢討一下戀物者的悲歌。當年開始收藏藝術時,他是演藝圈唯一可以對話的朋友,雖然我們收藏的方向不太相同。 所有人都知道張信哲
其實在一年以前,我和袁惟仁一直都不算熟。 記得九○年代初,二人組合的音樂團體剛在台灣興起時,凡人二重唱與優客李林,算是其中比較被關注的兩個男子團體。在那個校園民歌剛剛過渡到流行音樂的時代,這群聽西方流
這些日子來,一直為自己監製的一部動畫電影而忙碌,也因為接觸了,才知道電影是一件迷人又折磨人的工作。唱片圈和電影圈向來有很大比例的人脈重疊,過往的接觸,都是片面的音樂製作,跟現在全局地投入,完全不同。因